浅谈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保护论文

时间:2020-11-19 18:41:35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保护论文

  论文摘要: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法律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业界人士提出了利用商业秘密的保护方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法律保护,但由于缺乏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此类案件诉讼的多,胜诉的少,诉讼成本高。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保护论文

  论文关键词:关于 计算机 软件 商业秘密 保护 刍议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计算机软件纠纷案件审理中,权利人已经强烈地感受到,由于立法的目的原因,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计算机软件保护,受其调整范围的限制,对权利人的保护显得有些不够充分,业界的人们纷纷开始寻求和选择更好的法律保护方式。近几年,在一些诉讼案件中,权利人比较多地使用了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这无疑是权利人法律保护意识增强的体现。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何利用商业秘密实现其保护,在审判实践中仍然反映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对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1)对计算机软件的经济特征、技术特征及风险特征认识不足;

  (2)对商业秘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

  (3)对现有法律的保护的方式认识的还不够充分;

  (4)对计算机软件使用商业秘密保护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2.对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界定的原则和标准不清晰。

  (1)计算机软件中“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标准的划分及界定;

  (2)计算机软件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3)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

  (4)权利人应当采取保密措施。

  3.对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不够到位。计算机软件存在商业秘密是客观的,特别是对商业秘密的核心技术,业界的同行们心里都非常清楚。但是,能够自觉运用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却显得非常不够。有的企业管理领导层根本就没有保密的意识,也就没有保密的措施,有的虽然采取了措施,但是措施不到位,保密制度不健全。

  4.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中诉讼证据不到位,诉讼的多,胜诉的少。由于权利人对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认识不到位、界定不到位、保护措施不到位、诉讼证据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诉讼的多,胜诉的少的被动局面。

  二、对策

  1.在企业管理层建立起保密的法律意识。在软件的工程开发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就应向其内部工作人员告知商业秘密的存在,做好保守秘密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早树立起保密的意识。

  2.加强文档的管理。如对文件进行编号、划分等级,配置必要的保密、防盗设备,确保秘密文件及其所处区域的安全等。又如建立项目开发档案,妥善保管立项论证报告、阶段性开发文档包括立项、论证、编写、调试、测试、各阶段的软件版本及终级软件版本等技术文档资料。

  3.企业应限定知情人员的范围,将项目分解成若干项目,严格分工,员工只接触其必须完成任务的相关项目,总体方案由主要决策人员控制和把握。企业应与掌握、接触商业秘密的关键人员如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明确这些人员的保密义务和泄密责任;对调离或退休的知悉该秘密的人员,提醒他们履行保密义务及泄密的法律责任。在此特别需要强调指出,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企业与员工之间一般签订两种协议: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这两种协议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一,保密的方式不同。保密协议也称为不披露协议,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的协议,它要求员工保守商业秘密,不得披露。而竞业禁止协议是禁止从事竞争性的'行业,它是指负有特定义务的工作人员在任职期间或离职后,在一定期间内不得从事与其任职企业有竞争的行业。第二,保密的时间范围不同。保密协议并无时间限制,除非该商业秘密被他人突破,进入公知领域。而竞业禁止协议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并受法律的限制。第三,违约的侵害后果不同。员工违反保密协议时,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害是实际存在的;而竞业禁止协议是对推定损害事先防范的制度,当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时,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害是推定的。笔者认为,竞业禁止协议是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对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保护起到更充分的保护作用。

  4.重视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工作。由于软件本身具有的脆弱性、易复制性、载体亦发生变化等特点,使得其证据保全与其他的保全有所不同。最好借助有经验且熟悉计算机软件的公证人员帮助,以提高证据的效力。

  5.在诉讼中应当提交的证据种类。

  (1)软件开发文档包括源程序和目标代码程序,纸介质和磁介质中的文件应当保持一致。

  (2)软件开发的原始文档,如安装程序、文件目录、过程名、变量名、数据流程图、程序框图等、系统调用的说明、测试报告、保密措施,签定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内部管理制度等。

  (3)有关请求损失赔偿的证据。如若对上述所述内容能引起注意,可在诉讼中举证时使软件权利人处于有利的地位。

  6.其他说明性的材料。

  (1)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即其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

  (2)对软件商业秘密采取的保密措施;

  (3)掌握该软件商业秘密的人员范围;

  (4)所涉及的人员对该软件商业秘密掌握的程度;(5)软件开发人员的分工情况;

  (6)被侵犯的软件商业秘密是什么;

  (7)侵权人以怎样的方法和手段实施了侵权行为。

  7.严格把握和控制向他人披露信息的时间、方式、范围。必要时应与相关产品的供应商、批发商、销售商、转包商及顾问、律师等提出保密要求,签订保密协议。

  参考文献:

  李祖明: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商业秘密保护的关键[J].工商行政管理; 2007年11期; 43~45

  黄东斌:商业秘密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N].经理日报; 2002

  黄国民: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之我见[J].法制与经济; 1995年05期; 10~12



【浅谈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林地保护对策研究论文

2.浅谈国外个人信息民法保护论文

3.我国商业秘密的民法保护分析

4.浅谈景观式保护历史文化建筑论文

5.浅谈计算机软件重构技术

6.浅谈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法律保护论文

7.试论我国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现状

8.浅谈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

9.浅谈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