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时间:2021-06-17 13:32:0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篇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爱。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的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一、爱学生就是爱祖国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来体现。

  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仅仅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从深层次上看也是教师对祖国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的具体反映。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把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刻地表现在对所有学生的关心爱护上,因为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教育爱才会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教师才会把个人的政治信仰化为爱的实际行动,用宽阔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爱心的哺育下茁状成长。爱在平常的心态中升华,升华的爱中蕴含着教师的政治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们懂得;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繁荣发展离不开这些祖国的花朵。

  二、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我们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公正。

  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地爱护。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需要关心和爱护。只有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体现教育爱的伟大、无私和公正。客观地说,学生在感受教育爱的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从教师的眼神、语气、行为举止各个方面都在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随着家长参与教育的广度,这种现象也成了社会上不大不小的热门话题。例如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和某某的孩子读一、二、三年级时,成绩都不错,不分上下,读四年纪时,换了语文老师。因为某某和语文老师私交很深,这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某某的孩子,对我的孩子表现得冷漠,很少给她提问题。我的孩子感到很委屈,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学期以后,由于情绪的连锁反映,我的孩子不仅语文成绩滑下来,其余学科成绩也相应下滑,两个孩子的成绩拉开了距离。他颇有感触地说:教师如果把付出的爱当成商品去交换而达到个人某种目的,大多数学生就要倒霉。这位家长的话应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切忌让商品交换的原则渗透到师生关系之中。

  三、给后进生多一点关心爱护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后进生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

  因为人们往往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爱某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困难,爱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是促进进步的精神动力。讽刺挖苦只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回忆说:我小时侯是个差等生,学习成绩在全班40名同学中总是倒数第一。各科比较起来,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有一次我写的作文交给语文老师,他认为我是抄袭的并当场讽刺我,使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在他上课的时候,我的眼神总往外啾,不愿和他对视。后来,换了一个王老师,他衣着俭朴,但很有学问,不歧视我,还鼓励我。讲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当我从日本留学回来,第一个想见的便是王老师苏老先生的亲身体验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在小学或中学在学业上、品德上的暂时后进,并不能注定日后会无所作为。在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下,他们当中同样会涌现出苏步青、郭沫若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教育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她),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四、要多了解学生,加强心理沟通。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破译学生心理的密码,排除他们各种心理障碍,体现教育爱的细致和深刻。我以前教过这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学习基础差,说话有点结巴,常跟同学打架,有时还会逃学,真是一个麻烦的学生。但我没有歧视他,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我是这样关爱他、转化他的。

  ①家访,到他家了解情况。从家访中得知,他父母一直不在家,出外养鸭,赚不到钱,有时爷爷、奶奶过来照顾一下,有时到外公、外婆家去,生活不能安定,另外,爷爷、奶奶的话也听不进去。

  ②向同学了解,了解他在学校里做过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③找他谈话,第一次谈话,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

  ④找他的闪光点,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发现他干得很起劲,不怕脏,不怕累,我就掌握时机,及时表扬,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

  ⑤交朋友。从那以后,我经常找他说说话,了解生活情况,并给予一些照顾,关心支持,让大家都来帮助他,使他感到幸福温暖。在学习上给予正确引导,现在不努力,作业不做,没有文化知识,将来干不了大事业;要把不良习气改掉。告诉他说话结巴不是你的错,但要想办法纠正。并教育班里的其他同学都要帮助他,不要歧视他。经过二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成绩上去了,改掉了以前那些不良行为,变成一个优等生,连说话也不结巴了。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不加强了解,不知他们的所想所思,盲目甚至糊涂给予爱护关心只能是表层的温情,而深入不到学生的心田。

  爱向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小溪,而是相互传递且可以四处传播的海洋。我们教师把教育爱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学生,就等于打通了每个学生的心灵通道,师生间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就会大大缩小;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己,就会把感受到的爱连同自身纯洁的情感参与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主动与教师配合。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才能赢得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支持,教育爱才能得以具体的体现。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篇2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如果出了问题,尽管其它方面素质再高,也难成大器。因此,可以这样说,学校德育工作是衡量学校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在实践中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起始阶段,各种良好的习惯尚未形成,因此,学生德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这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在思想认识上着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有不少教师重教书,不重育人,他们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智育上,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德育责任感和育人实际工作都不到位,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模糊,在思想上和精力上向“应试”方面大角度倾斜。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下大力气,坚决改变抓智育一手硬,抓德育一手软的现状。

  首先,学校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了理顺关系,各司其职,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校长亲自挂帅,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政教处为龙头、班主任为骨干、少先队、学生会密切配合,社会综治办鼎力相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定期召开家长会,制定家访制度,和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管理教育问题。这样,拓宽了德育工作的途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其次,学校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以此改变教师观念,强化教师服务育人的意识。对教师进行“充电”,促其角色转变,培养新型师生观念。针对学生的`道德内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情感意识难以稳定,并容易产生反复的特点,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有匠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求教师做到“一言一行要有积极的影响,一饮一啄要有正当的意义”。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垂范,以心交心,以爱博爱,以德育德。而且让教师意识到高标准、严要求并非是学校的苛求,它一方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社会对教师的尊崇和期许。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平等宽容地善待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乐于倾听学生的看法,不是强求学生接受老师的立场,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是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的裁决,而是进行富有启发价值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好奇性、挑战性、独立性等人格倾向,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使命感,教会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二、营造氛围,在育人环境上着力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因此,在学校我们努力营造育人的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评比,实行量化评分,特别是把保持清洁卫生、保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节约粮食和水电等当作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考核内容,每日一公布,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授奖,并与班主任津贴挂钩。让学生在学校处处感受到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在潜够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学生行为习惯日益文明。

  再次,学校充分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和广播室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校在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各班举办规定主题的板报和橱窗,每组织一次都先布置,后检查评比,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准备。学生在创办过程中,积极搜集资料,认真设计版面,精心书写,在活动中既自觉接受了教育,又锻炼了能力。学校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室宣传报道校园的新人新事,学生心声,报道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三、狠抓教研,在学科渗透上着力

  “人人都是德育老师,处处应做育人工作。”这是学校对每一位老师的要求。为此,学校提出并精心组织实施了学科渗透的德育方案,要求各老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因素,结合本学科特点,找准结合点,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中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思品课教师充分利用思品课的德育优势,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使思品课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把握“双纲”,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等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结合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参观烈士墓,介绍革命史实,讴歌革命先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总之,学校重视德育学科渗透的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备课中找准每章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教案检查中,这是必检内容。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势,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接受了教育。

  四、真抓实干,在活动载体上着力

  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实践领域,也是全面育人的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我们深知,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来重视、关心、支持、配合,以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和学校家庭互动交流的立体教育网络。

  其一,探索了一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学校组织了一些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组织劳模、先进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一支有经验、素质高的辅导员队伍,由他们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经历、事迹和一颗颗火热的心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其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中,家长们通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系统地学习家庭育人知识,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而且,利用节假日举办学生、家长、老师的联谊活动,师生、父子同台演唱,并评选出最佳搭档、优胜家庭,这样促进了三方的了解、沟通,无形中进行爱老师、爱家长、爱学校、爱生活的教育。这些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第三,学校通过政教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到规范。例如,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荣誉感。每学期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书香少年”、“文明小天使”、“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上进。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晚会和运动会,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通过晨诵、午读、暮醒的读书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读物,通过读写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会从阅读中反思,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聘请综治办和派出所的同志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塑造了良好品德。大多学生都能成为举止文明、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总之,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学校紧扣“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中,我们力戒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紧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学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探索,寻求一些更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篇3

  一、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尽管德育教育的喊得口号很响亮,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升学压力,使得学校之间、学生之间都在比成绩、比考试分数。在这种形势下,各所学校都减少了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安排与德育相关的课程活动,家长也纷纷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己无关,根本不管孩子的德育情况,再加上青少年缺乏对德育的深刻认知,一旦缺乏良好的引导,极易误入岐途。

  (二)缺乏德育管理机制

  据悉,我国各所中小学差不多都专设了德育处,从形式上看,所有中小学的德育管理体制正趋于完善,但是其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执行不到位,甚至看不到效果,也没有人定期反馈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德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不高;部分德育管理人员较少学习教育知识理论,德育经验不足,不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德育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足,由于社会对学生形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建设的难度。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和虚假性,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学生发表违背现实的言论、制造垃圾信息、污染网络环境等等,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然而,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落后,观念守旧,难以将新媒体的新特点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可见,新媒体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不足的对策

  (一)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可制定班主任管理及考核办法,坚持竞聘和推荐原则,选拔一些成绩突出、师德高尚、威信高的优秀教师,经校长任命后,方可担任班主任一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细则,适时评估班级教育效果、班级奖惩、素质教育项目等的实施情况,综合考核班主任的年度德育教学情况,以此评出首席班主任,建立班主任管理档案,实行梯级化管理,完善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制度。

  (二)建立督导评价机制

  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还离不开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其次,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为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再次,还要成立德育研究室,派人专门负责研究、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各级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落实督导检查考核职责,对师生进行深入调查,将督导评价机制落实到位。

  (三)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媒体素养也至关重要。其一,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避免“一切随潮流”的信息取向,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其二,将新媒体素养纳入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新媒体的内涵,清楚地知道新媒体的好外与坏处,以防盲目接触;其三,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的规范和道德,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源。

  (四)健全新媒体德育平台

  健全新媒体德育工作平台,一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社交软件的传播优势,注册学校德育门户,以便有效地创造德育工作平台;二要设置德育网络部门,实现对学校德育网络信息的监管,以便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工作;三要探析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最大限度地找到符合其特点的媒体资源,努力实现德育新媒体工作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资源体系。

  (五)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搭建更宽广的德育教育平台,比如: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感恩节,组织传统节庆游园活动,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社团组织,加深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道德素养,增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学校和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去探索科学的德育模式。为了增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树立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主体性德育管理体系,与素质教育接轨,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 篇4

  摘要:当前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其主要方法有歌曲渗透与欣赏渗透等,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德育渗透,以使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所起的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教育方法音乐课品德渗透

  音乐教育在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新音乐课程标准里面,便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应当具有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热爱意识作用,应当具有培养学生优良行为习惯与集体精神的作用,把音乐课里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是音乐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1、歌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比如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较为生动地描述出了黄河船夫穿过激流滩的豪迈气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第一步要教会学生演唱该歌曲,待学会歌曲演唱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舞蹈史诗“保卫黄河”与“松花江上”片段。同学们可以听到并真切感受到当时那段激扬抗争的岁月,并将这种激情带到音乐学习中来,有了形成激情的基础,同时也少不了技巧的科学表达,可以说技巧是满足思想感情表达的方法途径。于是课堂教学进行到艺术加工与磨炼的过程,此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速度:授课速度准确与否,同音乐本身感情表达得充分与否有直接关系,如果授课节奏太快,则体现活跃有余而体现雄伟不足,如果授课节奏太慢,则学生接受有余而生气不足。两者不用说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就是音乐教育自身的目标也很难完成。

  还有一个是相关爱国歌曲的渗透问题,黄河船夫曲是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个主体引申开来,给同学们介绍其他类型同时代歌曲,并顺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饶,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早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时候,国家所展示的自制先进武器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后不管谁侵略我们国家的一寸土地、残杀我们国家的一名同胞,大家就要同他血战到底,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却会把侵略者全部都杀掉。这首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相应的,其他歌曲也无不蕴含着这样那样的精神食粮,教师完全可以把其中的精髓提取出来,供学生咀嚼掌握。

  2、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首,以爱为基本线索,学生学习本首歌以后,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心灵同音乐间的无障碍沟通,了解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深切领悟音乐本身的无穷魅力。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演唱,在自我演唱中领悟歌曲的魅力与境界。整节音乐课以欣赏、演唱、感悟作主线进行连接,在感悟拓展的环节,可以适当插入PPT课件,用相关的温情音乐当作背景,给同学们展示出大量的具有震撼力的爱心照片,在不同人物角度中使同学们感悟到爱在生活中的珍贵,帮助同学们用更加新颖独到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并把所思所感形成文字写出来,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关怀关爱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件欣赏教学,同学们能够很好地体验出爱的伟大,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并会将这种情感带到课下的生活中去。

  3、探索德育渗透的新方法

  教学改革是持续向前发展的,这给多种教学方法的利用提供了方便,原来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被打破,给德育教育渗透带来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

  (1)根据教材目标讲述音乐故事。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把古今中外的音乐趣闻、音乐家故事、作品见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或者是预先使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做自主讲述,这样学生的心里便可以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形成不可小视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欣赏学习古曲“高山流水”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逢知音这个故事,一方面能够利于学生对乐曲达到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回顾了古代历史中的相关记载,加强了大家的古代音乐认知,对于全面提升文学素养,养成民族自豪感是有利的。

  (2)与音乐有关的游戏。

  游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年龄段越小,游戏的魅力越大,它能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培养其坚毅好胜、团结友爱的精神与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比如,在学习音乐情景剧阳关三叠、音乐游戏西游记等部分课程时,教师就完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里,同学生们一起进行游戏,让音乐和游戏同时培养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

  (3)适当的竞赛。

  按照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学生实现适当节奏创编、歌词创编一类的竞赛,以达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这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竞争方面的意识。

  (4)增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率。

  使用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如在欣赏配乐诗朗诵“春之歌”的时候,便可将多媒体技术发挥到极致,展现出优美的青山、鲜花、草地、流水,展现出和谐的诗朗诵效果,学生们一边看一边听,从而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同生活间的密切关联,使学生增强对艺术魅力的体悟与认知能力,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珍惜时间意识熏陶。

  4、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只有具备强烈为学生负责的意识,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在音乐课堂内外加入德育教育内容,其现实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未来教师应当更加注意德育教育的意义,给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造就素质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张佩茹.初中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9).

  [2]熊斌.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02(5):25-26.

  [3]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39.

  [4]文静.浅析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98.

  [5]任永红.让孩子在艺术的殿堂中快乐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有感[J].音乐时空,2011(9):84-85.

【把教育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德育论文】相关文章:

1.医学生的德育论文

2.将爱播种在差生的心田,激励差生不断进步的教育理论论文

3.初中美术教育如何渗透德育论文

4.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

5.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论文

6.浅谈爱的教育

7.德育论文答辩

8.德育论文格式

9.把爱释放给幼儿的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