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时间:2020-10-03 16:24:10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跨国(境)、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十分突出,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现状的论文范文, 欢迎阅读参考。

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起步较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跨国(境)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存在一定风险。通过分析诸如人才匮乏、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足等问题,提出对策,为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利借鉴。

  关键词: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文化差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不断加剧,世界各国企业纷纷寻求国际化经营。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破千亿大关(1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跻居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仅次于美国和日本。①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增加,给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此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加剧了金融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各国金融业纷纷寻求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同时,此次金融危机亦刺激了一些国际金融集团收缩其业务,这为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提供了有利机会。[1]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境外人民币结算业务完成了在144个国家和地区的布局,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相继建立,这促使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进一步发展。

  然而,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跨国(境)、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容易导致人力资源风险,致使银行在跨国(境)经营中蒙受损失。因此,对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措施化解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现状

  (一)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现状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最早起于1917年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29年在伦敦设立海外第一家分行。2007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抓住金融危机的机会,继续扩大跨国(境)经营范围,纷纷建立海外营业机构。其中,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由2007年的289家增至2013年的1127家,增长近4倍;②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由2007年的112家迅速增至2013年的329家。③国内其他银行海外经营也发展迅速。

  同时,我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跨国(境)经营的步伐。2009年中信银行在香港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70.32%股份;2012年3月和2013年2月,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都在香港成立分行,积极开启跨国(境)经营业务。

  根据2014年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银行业共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127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整体上,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发展迅速。

  (二)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由于跨国(境)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跨文化管理,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中逐渐体现了跨文化经营的特点。

  1.人力资源总量扩大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外企银行陆续进驻中国,我国银行业也迅速开启了跨国(境)经营之路。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给予我国银行业发展海外市场的机遇,使得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业务发展迅速。无论从海外机构数量还是总资产和业务量方面,都体现出我国银行业海外业务的规模递增。同时,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展,我国银行业海外员工数量亦大幅增加。以中国银行为例(见图1),2011年底其海外机构员工数量达21121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银行海外分行及分支机构员工数量为22968人,增长8.7%.

  2.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

  银行跨国(境)经营中,为节约成本,必然会雇佣东道国劳动力,因此,员工的国别必然呈现多样化。早期的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过程中,考虑到员工培训、文化差异等因素,银行在海外经营机构中大多是从国内外派到海外,在东道国雇佣的当地员工占比小。这种人力资源的结构造成了诸多问题,如员工和东道国客户的矛盾、银行不能真正融入东道国文化等,严重制约了我国银行业海外发展。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海外机构人力资源结构发展多样化,提高了东道国雇员在海外机构员工中的整体比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图2),2007年其境外机构当地雇员为2167人,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当地雇员数达到9210人,增长3.25倍,高于其同期海外机构增长率(2.42倍)。另外,在管理层结构上,不仅仅从国内外派高级管理人员,亦外聘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进程中,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符合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趋势。

  3.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升

  随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银行业跨国(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首先,在员工培训方面,更加注重文化培训。各跨国(境)银行逐渐重视跨文化培训的重要性,加大对跨文化培训的支出,且跨文化培训的效益日益显现。其次,在员工考核和绩效方面,更加注重考虑母国和东道国的差异。各跨国(境)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不在片面依据国内薪酬水平,而是同时融入东道国考核标准和水平,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3]再次,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坚持一体化和差异化兼顾的发展措施,各银行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例如在晋升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二、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化经营进程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如跨文化风险、管理制度落后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一)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匮乏

  由于专业化分工深度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趋于专业化和单一化,以提高企业效率。但同时,专业化分工也造成了全面系统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尤其是跨国(境)银行其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更为突出。跨国(境)公司由于其业务、文化等方面要求较高,其多数员工既要具备较高的银行业务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能力,如外语能力、国际贸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从目前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现状分析,虽然各大跨国(境)银行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储备,但整体上,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匮乏仍然是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但很多经营理念沿袭国内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于跨文化经营管理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各银行已经认识到文化因素对国际化经营至关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上仍然较为缺乏,国内外派雇员存在很深的“中国思维”,例如“论资排辈”等,抑制了人才的发展,不能真正做到“本土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在竞争优势上的缺失。

  (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足

  我国银行业在跨国(境)经营中缺乏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首先,海外银行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仍然以集团或者总行标准为主,缺少独立的管理机制;其次,在培训方面,由于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成本较高,银行难以加大培训费用的支出,造成培训机制建设缓慢;再次,在薪酬激励方面,我国银行业在海外银行的激励措施已经进行了巨大改革,但从整体上看,激励措施单一,岗位效益工资占据主导,多元化激励措施不足,造成人才流失现象;最后,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海外并购,但并购过程中,如何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也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级易引发风险和冲突。

  三、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建立合理、有效的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跨国(境)企业的经营效率,推进其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供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借鉴。

  (一)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

  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离不开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有效挖掘人才,合理培养、运用、激励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保证银行跨国(境)经营稳步发展。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首先,通过国内机构外派,挑选高素质员工。国内银行机构中不乏一些具备国际化高素质的人才,可以通过选拔,进行适当培训,作为跨国(境)经营的人才储备,形成固定的国际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其次,通过全球范围内人才招聘,提高跨国(境)经营的管理队伍水平。银行跨国(境)经营十分注重国际化发展,通过国内选拔的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素质,但在国际化经营实践方面略显不足,全球化人才的招聘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以保证银行海外经营的发展。同时,要加强东道国人才招聘力度,以填补中低层员工岗位空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跨国(境)经营的文化风险。

  再次,在人才培训方面,可以学习欧美大型银行的做法,如花旗银行的“血缘培训”计划,即在高校重点培养为自己所用的金融学子;汇丰银行的“特种部队”--国际事务官,以备未来管理银行的国际事务。[4]

  (二)强化跨文化经营管理理念

  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文化风险。如果忽视文化差异,银行在海外经营发展必然遭受损失。因此,银行在跨国(境)经营管理中必须考虑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当前我国银行在跨国(境)经营中已经意识到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亦实施了应对跨文化风险的措施,如开展海外员工的跨文化培训等。但我国银行业企业文化中跨文化经营理念仍需进一步加强。首先,结合银行全球化发展目标,在企业文化中提出跨文化管理思想,提倡员工拓展国际化发展眼光,培养国际化发展思维;其次,跨国(境)经营中要“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跨文化经营理念为主导,注重不同文化环境下(母国、东道国、第三国)员工的“个体性”,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5]

  (三)建立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我国银行业亟待建立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国际大型跨国(境)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经营进行整合借鉴,形成为自己所用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我国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第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方面,要“因地制宜”,坚持一体化和差异化融合,实施以母国、东道国、第三国为中心的“多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6];第二,在具体薪酬激励方面,完善多元化薪酬模式,将股权激励等一些先进的激励方式纳入海外员工薪酬体系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激励方式,提供海外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对人才的激励水平,防止国际化人才流失;第三,在培训方面,加大银行跨国(境)经营培训投入和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构建“学习型银行”,将培训与绩效和升职联系起来,促使员工将培训视为一种待遇。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银行业跨国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在银行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动资源,必然受到重视。因此,必须不断分析发现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境)银行的先进管理模式,完善银行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确保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4-9-9.

  ②和讯网中国银行2008年和2014年年报。

  ③和讯网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和2014年年报。

  ④和讯网各银行2008-2012历年年报。

  ⑤和讯网中国银行2010-2014历年年报(或半年报)。其中,2009年与2010年数据为“海外及附属机构员工”数量减去“设在境内的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员工”数量。

  ⑥和讯网中国工商银行2010-2014历年年报(或半年报)。

  参考文献:

  [1]何崇阳。从次贷危机角度看全球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J].银行家,2008,(11)。

  [2]王薇。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选择-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D].外交学院学位论文,2013.

  [3]高嘉勇,吴丹。中国外派人员跨文化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4]丁美军。外资银行国际化路径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2011,(5)。

  [5]罗明忠。外资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跨国经营战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6]刘永涛。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一致性研究[J].国际金融,2014,(2)。

【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相关文章:

1.研究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

2.探究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研究

4.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5.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研究

6.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7.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8.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9.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