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时间:2021-06-17 15:45:39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通用12篇)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通用12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1

  【摘 要】成本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和内在要求,为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结合公司在成本管理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从精细化预算、核算、分析、考核方面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精细化成本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向成本管理要效益。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由高利润率时代正在向微利时代过渡,而微利时代的企业领先策略就是赢在成本,可见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当尽量使成本信息精细到每一个管理环节来支持企业,以精细化预算定标准,精细化核算做基础,精细化分析挖潜力,精细化考核抓落实,实现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以及财务成本管理在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本文结合中国航油华北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长期以来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一、精细化成本预算,实现成本标准定额

  精细化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编制方法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日后成本管控和绩效考核工作。用零基预算取代增量、减量预算编制模式,是精细化成本预算编制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建立固定费用开支数据库

  固定费用主要指受国家、行业政策长期影响,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国家征收的与业务量无关的税费、相对稳定的职工薪酬、固定设施设备的维保、折旧费用等。公司通过梳理近年的成本费用开支情况,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系统的固定费用数据库,费用明细精确到单笔费用、具体部门、开支日期。

  (二)建立变动费用的开支标准

  对于随业务量变动的费用按性质分类划档,合理测算出变动费用标准定额。与人相关的,以人均为标准,如职工薪酬;与资产相关的,以成新率为标准,如维修费用;与业务量相关,建立吨油标准,如进货费用,安全费用;与业务活动相关的,以单位规模为标准,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交通费等;与人、物、事等多项相关,要分别按人均水平、资产比重、业务特点来测算标准与定额,如办公费,既要结合业务分类,又要结合人数分档;带有偶然性和专项性的支出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实行必要的项目论证;对于单位的其他费用(指会计科目)是比较难确定的一个标准定额项目,要按人均水平核定标准与定额,避免其成为不合理预算的百宝筐。对于标准和定额的测定,要随着经营情况适当调整,不断修正。

  二、精细化成本核算,扎实成本管控基础

  公司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依托于以ERP系统为核心的管理软件,通过横向到各个业务环节,纵向到各级生产单位,达到核算的广度、深度相融合,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成本核算要与生产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

  1.分环节核算。公司将业务流程梳理为采购、运输、储存、加注、销售五个业务环节,每一项成本都要与业务链条进行匹配,找到最具价值核心环节,为业务流程重组、业务环节外包、业务环节增值等控制成本的决策提供依据。

  2.分产品核算。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定价决策的准确性,对企业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当为每一类产品门提供详细、准确、合理的产品成本信息,以保证制定出合理可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航煤销售价格正逐步向市场化定价机制过渡,公司为应对市场开放,必须做到航煤成本的分机场、分产品核算,最终实现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

  3.分单元核算。是指对公司基层单位中直接、间接消耗成本费用的基本生产单元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将成本控制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岗位。以分单元核算为基础,实施成本预警、成本公示、成本问责等手段,从而激发每个基本生产单元的成本意识,通过节约材料、修旧利废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有效的控制成本开支。

  (二)成本核算的实现需要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

  公司以ERP系统为核心,将资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甚至是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进行数据高效整合,实现“数出一门、集中共享”,成本管理不但精细,而且联动联控。通过建立、推广和完善企业的ERP系统,实现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完美结合,减少财务人员对各类成本信息的二次采集,使公司采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各类成本信息在发生时即被各个管理系统提取并进行加工处理,同时预算系统与资金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使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预算执行,实现成本可控。

  三、精细化成本分析,深挖成本管控潜力

  成本分析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精细化成本分析一定要依托于业务部门,发挥其专业优势,通过梳理业务、资金、投资三条成本链,找到成本管控节点,优化组合成本链条。

  (一)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实现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动

  采用月度经营分析会制度,实现财务分析与经营分析的结合。月度经营分析会议,是财务和业务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数据的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达到分析成本、管控成本的目的。各专业部门根据财务部门核算的成本预算完成情况,对本部门上月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从经营的角度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财务部门通过及时主动将生产经营核算数据反馈给业务部门和决策层,客观揭示企业经营的全貌,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确保经营方向的正确。

  (二)开展成本链分析,寻找成本管理短板

  成本的有效管控,不但有助于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有利于为客户传递价值,提升竞争力。显然,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得到有效控制,该价值链必然产生最大收益。分析每一条成本链的同时,还要综合分析、平衡成本链之间的矛盾,如库存占用资金和库存收益之间的平衡,价格上涨时,高库存必然高收益,但同时也占用大量资金,带来财务费用的增加。

  业务链,有采购、运输、储存、加注、销售环节。该业务链是公司的核心价值链,是成本管控的关键所在,期间每一个环节都要深挖潜力。研判油价走势,把握航油采购时点,决定着主营业务成本的高低;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影响着运输环节的进货费用;在油价频繁波动时期,库存规模大小直接影响成本效益;商品损耗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更是严重影响运输、储存和加注等环节。

  资金链,有收、支、平衡、筹融资环节。对于一个流动资产占比很大的企业来说,资金流转效率的高低对其成本的影响重大,而其中应收账款和存货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资金链的成本体现在资金日常分析管理。

  一是收支平衡分析。根据油款收支计划与客户、供应商沟通。有支有收,收支匹配,避免月底集中支付,规避由于时点性差异造成的不必要融资,增加资金成本。

  二是加强资金预算准确性。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将业务部门收支信息进行汇总、平衡,合理筹融资,避免存贷两头大出现。

  三是把握利率、汇率市场变化规律,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3.投资链。有前期调研、投入、产出环节。由于投资对未来的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不能简单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而要综合分析其各环节成本,确定一定时期内总成本最低。一是前期调研费用,事关公司投资决策,投资环境复杂,调研的难度和费用必然增加,但此时的调研更显的必要;二是折旧费用,要根据业务发展预测综合平衡分析,确定在一次性投入和分期投入两种投资方式中选出总成本最低的方式。

  四、精细化成本考核,确保成本管控实效

  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精细化成本考核体系,建立成本联控机制,将公司各项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各级责任人逐级签定成本责任目标书。同时推行刚性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严格的成本效益考核兑现机制。坚持成本效益一票否决制度,并按照谁节约谁得奖,谁超支谁受罚的原则,严格考核,重奖重罚。

  (一)细化考核板块。公司按照各单位在成本管控工作中的性质和重点划分考核板块,避免了所有单位大排队的弊端,分为业务板块、安全板块、党廉板块、分公司板块、办事处板块。针对在同一板块间存在的差异,参照其资产规模、员工人数、作业量及管理幅度设定难度系数,促进考核的公平、公正性。

  (二)细化考核周期。通过月度预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做到及时认可各单位的成本管控管理情况,使领导和职工时刻感受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改变以往年底事后总结的一次兑现模式,从而确保全年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

  (三)实行链条成本责任追究制。从基层班组做起,抓住成本投入的源头。财务部门从指标的确定上进行测算和控制,形成“双向核算”体系,通过经济责任制上下追究责任考核,使成本管理中各个要素处于受控状态,使成本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合理。

  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做强做大的保证,而成本精细化管理关乎整个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前进。同时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还要和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考核管理体系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持续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2

  [摘 要] 践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要求,是现阶段企业不可忽视且亟待探索完善的管理内容。化工企业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综合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提升化工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现状,发掘成本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转变成本管理观念,构建完善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重视企业各生产环节间的价值成本管理,打造全面的信息化体系,助力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进而促进化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管理;现状;对策思考

  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化工行业迎来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优惠和机遇,令化工企业扭转以往长期不盈利或者负盈利的经营局面,例如2017年环氧树脂于年初定价12000元/吨,截止3月份已增长至328000元/吨,市场局面一片大好,国内化工市场预计2020年达到13.8万亿元的规模,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然而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仍然比较粗放,成本管理精细化效率普遍较低,严重降低了化工企业的企业效益;成为当今大力倡导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发展形势下的明显“短板”,不利于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就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掘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弊端或不足,梳理企业生产因素各环节存在的成本控制漏洞,合理利用成本管理的弹性空间,思考如何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效率,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研究课题。

  一、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现状分析

  (一)成本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尚未建成体系化管理模式

  与领先的精细化管理相反,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更加注重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成本要素,并加以管理控制,成本管理模式简单,内容均属于采购、加工、技术、人工等显性成本;而对于固定资产、产品维护费等隐性成本多疏于控制,故而成本控制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很多企业现阶段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并未形成体系化的成本控制模式,致使成本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出现成本控制漏洞。同时一些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例如化工企业基数密度相对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随之较为严格,技术管理适应周期较长,则员工更替周期随之延长,一旦技术人员变动或人员配置不到位,将造成较高的装置运行成本。而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精细化了解不充分,容易造成成本精细化控制出现阳奉阴违的松散局面和上纲上线的过度精细化局面的两种极端结果。此外人才是构建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动力,人才素质较低很大层度上将妨碍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实际效果。

  (二)企業生产各环节成本管理缺乏衔接,价值成本控制不足

  化工企业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存在重生产轻管理且管理流程较复杂的管理弊端,故而成本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度较弱,且化工企业产业链较长,成本控制节点多,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对生产链上的各个生产因素中存在的成本消耗点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将成本管理由事前成本预测发展为事中实时监督并延伸至事后评价反馈;由此可见,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并充分引入和利用了价值成本和产业链成本控制理念,降成本管理弹性空间进行合理缩小,从而增大企业效益的增长空间。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属于版块化管理,版块与版块之间缺乏关联性,成本控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多数情况下忽视了由于技术落后、原料配送及时性、特殊材料储存和消耗等细节性环节产生的特殊成本,或者其他比较明显的价值成本。然而粗放式成本管理模式长期存在于化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加上国内化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实践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想要切实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无疑任重而道远。

  (三)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支撑

  新形势下,信息化与精细化相辅相成,互为助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良好的信息化平台能够保证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先科技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通过网络采购能够快速实现不同商家的材料在价格、质量、物流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从而筛选出性价比更高的合作商。这种“阳光采购”方式有效避免不良商家,又节约了时间、人力成本,为企业生产和成本控制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化工企业虽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但是企业更注重技术生产,在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的企业,因此现阶段精细化能够享受的信息化“福利”依然有限,例如由于信息化建设不足,财务共享平台难以建成,一些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或系统无法引入应用,成本控制长期依赖于人工监管和计算,准确度难以保证,人力成本较高,与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相悖。

  二、加强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成本管理观念,构建完善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

  化工企业要推陈出新,转变传统的粗放式成本管理理念,高度认可和推广成本精细化管理方式,重建或者完善成本管理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为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支持,从而提升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成本管理精细化是现代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实现效益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化工企业要及时发现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企业高层领导人和主要负责人要通过借鉴国际国内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经验、学习和探索实践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专业人员交流等方式充分掌握成本精细化管理精髓,并由上而下逐级宣传和实践,从而实现全面成本精细化管理。构建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要以企业受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以“消灭资源浪费”为重点,以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为支撑,将优化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研发和引入、原材料消耗控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内容纳入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当中,并就每个项目制定详细具体的成本控制规范;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搭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二)重视企业各生产环节间的价值成本管理

  成本精细化管理要重视企业各生产环节间的价值成本管理。要弥补传统粗放式成本管理模式侧重于板块化管理的弊端,即搭建企业生产链上下游、具体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填充版块间的缝隙,形成联系紧密的成本控制鏈。同时企业应该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价值成本管理。例如某化工企业在石油冶炼方面具备独一无二的领先技术,则企业应该坚持“术业有专攻”的原则,持续钻研冶炼技术,申请技术专利,发展企业特色,将技术优势推广到海外,拓展国际市场,延长产业链;同时联合国际国内专业机构建立石油冶炼技术研发实验室,进行招才引智,发展新产业。然而该企业在化工产品加工版块盈利较少,加工成本持续增长,在此情况下,企业应该及时转让或关闭加工业务,集中精力发展效益较高的项目。由此该企业通过精简业务、强化特色、研发创新,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综合成本,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实际效益。

  (三)打造全面的信息化体系,助力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化工企业要快速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应用引领企业在采购、生产、运营、销售等方面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创新;在信息化的助力下积极引入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移动互联、智能机器、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服务于化工企业生产链各个环节的成本监督和控制。以CRM、SRM、SCM、物流管理等系统为基础支撑,构建以ERP为核心的供应链互联协同平台,充分收集市场信息,形成集资金、物流、需求、供应、生产为一体的成本管理系统。并运用DCS、MES系统巩固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改善,从而有效扩大企业获利空间。同时完善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激发企业技术研发潜能,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创新,例如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强财务报表合并系统建设、财务机器人的创新应用、闸门式系统的深入研发和应用、实验室e-lab系统推广以及科技情报系统平台完善等,总而言之,通过成熟的信息化为化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助力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三、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企业高度认可且广泛应用的先进管理理念,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成本管理精细化是化工企业突破市场成本普遍飙升、净盈利增长缓慢桎梏的利刃。化工企业要及时转换成本管理理念,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培训和教育,构建完善的体系化成本管理模式;并提升信息化建设力度,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精细化。

  [参考文献]

  [1]谷野.精细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7(3):54.

  [2]刘杰微.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构建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10):170.

  [3]刘立国.化工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J].化工管理,2018(07):29.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3

  目前,随着我国稳健型货币政策的不断深入执行,各行业之间的无需竞争的加剧,产能过剩现象的严峻,市场需求的逐渐放缓加快了现代企业的产品流转速度、资金回流速度。微利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生产型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处于发展的低谷中。很多生产型企业都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来努力挖掘潜藏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提升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价值链作为增值的目标,通过精细化采购、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物流、精细化服务等多环节内容融入到成本管理思想中去。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根据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特点,从全价值链的角度着手,从供应链开始,直到产品的售后服务成本,以此来谋取产品价值链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生产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产品的设计成本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价值链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源头。设计成本在企业的整体成本中的比重较小,但是设计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对产品的生产、营销、生产成本、售后服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企业要想降低成本,一定要从产品的设计成本开始抓,提升产品设计人员降低成本的意识、积极性,但是,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对企业设计成本的管理。在这方面,日本的丰田公司在精细化产品开发体系中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标准化设计。例如:丰田公司对具体部件的开发计划、制图、详细的生产流程等都有着标准化的程序,这为今后设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在我国的生产企业中,设计程度的标准化还有待提高。

  (二)缺乏对市场波动的正确认识及对存货的有效控制

  在生产企业的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及库存成品所占的成本比例较高,因此,对于存货的管理对成本的降低有着积极地作用。如果企业的库存量过多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管理的实施,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效的供应链,以此来提升库存周转效率,不断降低库存水平。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物流及仓储部门说"来料不用、用料不来"、销售部门说"急需的未产、已产的不急需"、生管计划部门谈到"已计划的经常变动、未计划的经产插单"等等不一而足。

  深圳华为作为我国的知名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十分精的将准时制对生产进行控制,将原材料、各种生产配件、库存商品等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对人工、能源、材料、物流成本等的节约,并严格按照了客户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生产、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把控、售后服务等工作,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各环节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生产企业中在降低存货规模、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预测的准确度、改善物料的计划、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库存物资的优化管理、库存成本的节约、待料成本的降低等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生产企业在存货成本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缺乏对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以精细化的管理思想审视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发现存在着较多的资源浪费,例如:搬运的浪费、返工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生产过量的浪费、加工的浪费、管理的浪费等。那么,如何能够在现有的管理工具下有效的识别这些浪费将是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精细化成本思想的具体实践。但是,目前,很多生产企业并未完全对这些浪费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缺乏对关键点的有效把控。

  (四)缺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改进会发生增量成本,但是,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改进将大大减少返工、顾客支持、维修等成本,企业也会因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升而在顾客心中建立了较强的质量信誉,也能为企业业绩的提升奠定基础,在为企业提升销售额的同时带来价值的增长。但是,很多生产企业多年来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为企业成本降低带来的益处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受其生产规模、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产品的质量疏于管理,使得质量不断下降,也增加了产品的返工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例如:有的企业对质量分析工作还不完善,质量管理的培训体系还未落到实处。

  二、加强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优化流程,将问题消灭在源头

  充分认识到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必然存在变动及不确定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明确对未来的预期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因此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不确定性的工作当中去。市场不断发展,产业分工、公司内部管理不断精细化,让每一块业务交给更专业的团队、人员来处理,整体效率才会最高。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唯一手段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满足客户,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客户的需求不存在变化或以极高的库存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源头不在于客户的需求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而在于我们自身是否有满足客户不断变化和波动的需求的能力。

  (二)分析价值流,降低物流成本

  生产企业必须对制造工序价值流进行梳理和分析,部分企业生产工序中的不增值环节经常交缠,例如: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并没有将空间与路线的连续性问题考虑在内,造成制造过程中产品的流转、搬运等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物流存放的区域并没有充分考虑物流的路径,造成物料搬运中的浪费及效率的降低。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线路精细化布局的思想重新规划工艺布局,实施布局的优化与改进,以此来实现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的目的。

  又比如,很多生产企业的仓储物流比较传统,企业为每一个生产车间都配置了二级库房,车间根据生产情况的需要,从一级库中将零部件领到二级库中备用。这种库存管理的模式不仅占用了空间,降低场地利用效率,同时还造成了库存的浪费。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成立专门的配送中心,根据各车间生产的需要进行零部件、原材料的配送,将大大降低资金的占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三)推进全员设备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来看,现代生产企业必须大力开展全员设备维护,减少设备的故障损失、消除故障的.发生,从发现设备故障的缺陷、消除问题等方面着手,实施全面的设备管理。例如:对设备随时进行清扫、防止出现污染、及时对设备进行加固和加油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更换设备的元器件、及时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维护的改进。

  (四)优化制造手段,提高主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生产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情况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在提高主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废料的循环利用来降低成本。

  总之,随着现代生产企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各企业必须尽可能的消除一切浪费、持续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管理思想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精细化生产到精细化成本思想的发展将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

  因此,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是解决生产企业面临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裘学东。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胡鹏。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3.

  [3]段景举。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4

  摘要: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成本核算基础不规范、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不应该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而是应该积极的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笔者建议钢铁企业采用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主要有构建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精细化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以及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精细化。

  关键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

  一、概述

  科学的、可靠的成本核算可以发现钢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升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为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的资源和产品结构优化,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精细化管理是指细分管理责任,明确落实每项管理责任,为每项管理责任的完成制定可靠、全面、科学的评价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更为精准、更为有效、更为规范。为了更好的达到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目标,笔者建议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

  二、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围绕企业的规划战略目标开展。成本核算水平、准确度对企业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并不完善。第一,受自身管理理念、管理意识的制约,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与功能,成本核算工作也没有被单独的分列出来,而是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使成本核算转化成非常普通的财务管理工作,成本核算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第二,部分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不具备科学性、先进性。成本核算部分并没有对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构建完善的核算体系,选择适宜的核算方法。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没有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导致成本核算过程中失误频出,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第三,未能充分的发挥成本核算职能。部分钢铁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专门负责成本核算职能的部门,将这项工作混入到财务管理中;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成本核算部门,但是,人员的配置较为简单,专业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没有风险管控机制,不能为企业整体的发展提供参考,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二)成本核算基础不规范

  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以全面的、真实的、准确的成本信息为基础。然而,很多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基础本身就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低、责任心差,不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无法选择最适宜的成本核算与归集方法。成本核算与归集方法选择方面产生失误,导致所记录的成本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各个部分成本归集对象的资源利用情况,管理决策与管理业绩都会受到影响;第二,钢铁企业涉及的业务类别多、类型复杂,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比较繁杂、琐碎。有些成本管理人员为了省时省力,采取“倒挤”的方式完成成本核算工作。这种核算方式产生的核算数据,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忽高忽低,却无法分析出导致成本变化的原因,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三)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

  成本核算具体的业务工作类型较多,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应该是成本核算的重点,除此之外,其他一些非重点的内容也应该被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部分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重点不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够全面,大多重视有形成本、现有成本的核算,忽视无形成本、延期成本的核算,导致成本核算出现漏洞;第二,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是成本核算的重点。然而,在整个生产链条中,除了生产材料的消耗、生产设备的投入、生产人力成本的支出等,还有生产材料的库存管理与运输、生产员工的绩效奖金、生产设备的维护与升级等。这些内容如果被忽略,成本核算的成本就不精准,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三,钢铁企业对资源的重视程度存在偏差。通常来说,企业都重视近期的、数量较多的材料,对于期限较长、数量较少的材料不够重视。例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成本核算人员认为其微乎其微,所以,不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对其进行转移时,设定的转移价格较为随意,使企业在成本核算、利润分析时产生较大的误差。

  三、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构建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

  改善钢铁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必须要以构建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为基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钢铁企业必须要赋予成本管理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明确成本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为理念,发挥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统筹功能。要求全体员工、各个部门必须重视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与成本核算相关的部门有计划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质量监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等。这些部门必须配合、支持成本核算部门的工作,协同发挥管理职能,共同为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第二,成立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组。工作组应该从企业的经营实际出发,明确成本核算任务,将任务划分给每位员工,为每项任务制定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提升成本核算的效率;第三,优化成本管理程序。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程序包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改进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规范、管控,一定要体现精细化,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核算目标。

  (二)精细化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项目繁杂,涉及到的数据信息数量多,归类难,为保证成本核算的稳定健全,就必须使其基础性的工作实现精细化。第一,精细化会计核算程序。企业的成本预测与成本计划以前一阶段的成本核算为基础。成本核算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分析,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撰写财务报告,才能突出成本核算的作用。第二,选择科学、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需要由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负责,需要掌握品种法、分步法、作业成本法等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状况,灵活的选用不同的核算方法。第三,提升成本核算项目的精细化程度。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动因进行分类,明确各个车间、部门成本的分配、归集的标准,选用适宜的计算方法,使每个车间的成本效率一目了然。成本效率作为车间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利于调动企业各个部门、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水平迅速提升。

  (三)成本核算内容应全面精细化

  成本核算应该实现全面精细化目标,这就要求钢铁企业要对所有的成本项目进行综合预测、全面记录、科学分析。要充分的认识到,企业成本支出涉及到方方面面,物流运输、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等都会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而产生不同的成本。这些成本积少成多,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实现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精细化,第一,必须以成本为核算的重点。根据生产工时、产品数量对采购成本、动力成本进行核算。采购成本、动力成本还应该被科学的分摊于主产品、副产品。对于内部物资转移,价格的制定应该以市场为依据,转移物资的成本也应该及时的传递到相关部门,保证成本核算体系不出现漏洞。第二,应该对非现时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重视财务风险的管控,定期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成本数据异常或者额外成本巨大,都要及时的上报给管理人员,分析导致成本异常的原因,积极的采取对策。

  四、结语

  钢铁企业的竞争环境激烈,企业的成本核算对其持续、稳定经营的影响较大。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为工作理念的精细化、工作环节的精细化、工作目标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切实的改善成本核算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5

  1成本竞争意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产品价格滞后改革

  多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执行的是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制度和低价微利的价格政策,即定额取费制度,使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种制度用固定的定额和取费比例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既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情况,也难以真实显示企业的效率水平和实际消耗,使价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了建筑产品价格严重扭曲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难以激励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挫伤了建筑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建筑市场不规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工程招标、投标的过程中,行政干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的现象较为严重,暗箱操作、虚假招标和幕后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屡见不鲜;②工程立项审批监管不严,对业主行为缺乏制约,出现了压价压级、垫资施工、索要回扣和拖欠工程款等不良行为;③在审批企业资质时,行业主管部门把关不严,市场竞争主体良莠不齐;④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工程施工队伍发展失控,产生了恶性竞争。

  1.3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监督

  这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在财务会计制度中,并不要求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作为内部报表的成本报表,这就使得国家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调控失去基本信息来源。②成本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失去了约束力。③在国家制订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能够反映成本水平和成本构成的指标数量明显较少。在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项目检查、评比和排名等活动中,比较侧重于利税指标,而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所以从客观上讲,这使得国有施工企业忽视了成本指标和成本管理。

  1.4成本管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过去,企业成本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而当它所承受的外部压力消失后,企业管理方面相关的观念转变较慢,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变化。这就说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是成本管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成本管理,成本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对这些缺乏足够的认识。受“成本无法再降低”思维模式的束缚,企业已经习惯了按传统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忽略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这个基本特征。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企业只负责产生利润和上交财政的任务,却不问成本,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千方百计地抓利润,不遗余力地承揽建筑项目,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没有对成本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

  2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脱节

  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来看,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的管理是相互脱节的。很多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而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缺乏严格的带路成本控制,缺乏严谨的事后成本考核。

  2.2控制方法单一

  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目标成本管理作为管理活动中最基础的方法和技术,它要求在对目标进行管理时,设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各个部门、班组,甚至是个人。管理目标的责任明确,不仅是要有工作方面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有成本方面的责任。但是,在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方法简单的问题,既没有编制科学的工程成本预算,也没有制订相应的成本管理目标。人工费、材料费等工程成本则按实际情况索额列支,随意性较大,没有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企业项目工程成本,更有甚者不按工程项目岗位的实际需要安排人员,造成人员浪费,加大了工程成本的人工开支。

  2.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此外,由于公司成本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比如ABC分析法、经济数学模型、价值工程等这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运用不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从成本管理的手段看,建筑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缺少相对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主要表现为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电算化程度较低,并且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运用尚且处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潜力巨大,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①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培训和计算机技术运用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不够;②适用于工程成本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相对滞后,已开发的工程管理软件尚不够成熟,实用性相对较差。

  3成本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缺少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统一和协调相关工作,缺乏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税收、审计等宏观调控手段来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宏观指导、控制和管理。从微观角度来看,尽管大多数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成本管理组织,但是它的工作目的、职能、程序、要求和手段等并不明确,并且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成本核算,常常无暇顾及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如何确定企业的成本经营目标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组织形式等。

  4成本核算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意义上讲,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进行管理的,然而这种成本核算体制往往会因为相关业务员提出报告所用的时间滞后而难以发挥成本管理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事前预测和对过程的掌控,成本管理只能靠制度进行控制。成本失控一旦在账面上表现出来,即成为难掩的事实。因此,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5结束语

  作为一种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的具体方式,在建设工程项目活动中,建筑企业为了中标和完成工程项目而支付了所有的资金。我国习惯性地把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分成6个相互有关联的环节,包括事前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事中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事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然而,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项目没有设置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的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而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形同虚设。究其原因,问题主要来自于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项目建设上没有建立健全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而且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使得项目成本预测和事前计划缺乏数据基础。此外,有时成本预测与事先计划存在差异,缺乏准确性,使建筑企业项目的成本控制失去了目标。因此,重视并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不仅要从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入手,还要为建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考虑。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6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在此情况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难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显着阻碍。在煤炭行业改革中,精细化管理是诸多煤炭企业一致推举的企业管理改革方向。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涵盖煤炭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具有尤其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具体分析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将二者结合从而制定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上世纪中期的一种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的管理在传统意义的规范化基础之上更进一层,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精细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延伸中,精细化管理和实践和现代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从制度上、文化上和操作上都要做到细致入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强调岗位的作用,它将企业管理活动分配至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得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有对应岗位上的执行者。在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下,企业通过具体但并不繁重的组织安排,使得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2.煤炭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企业,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企业规模也较小。在煤炭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规模更大,更加追求长远发展。因此,摆脱传统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利润高低。传统粗放式的、对成本控制不严格不规范的管理体系下,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要素构成

  在煤炭企业的运行活动中,包含了诸多的成本要素,例如煤炭开发过程、资源获得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市场活动过程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成本。本文仅挑选比较重要的几项成本进行阐述。首先,煤炭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企业获取煤炭资源之前所进行的开发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具体来看,这种类别的成本主要涵盖了煤炭勘探成本以及煤炭开采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其次,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指:煤炭企业为了获得煤炭资源,向煤炭资源的所有者缴纳的各种资源税费。在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背景下,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是相关的一次性矿业权价款以及资源税等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第三,煤炭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成本。具体来看,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含了生产活动消耗材料、煤炭生产所需人力薪酬、各种生产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折旧费用、煤炭生产所需的电力或其他动力费用以及于煤炭生产相关的其他支出。第四,煤炭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高标准的煤炭生产安全要求下,为了保证煤炭安全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和人力成本。第五,煤炭市场成本。煤炭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通常面临较多的应收和应纳账款,资金的管理会带来相应成本。

  三、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对策

  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个精细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看,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物资采购管理精细化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精细化等方面出发,具体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

  1.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核算、分析、报告、调整、考核、审计、责任和例外管理等多项具体的预算工作制度框架。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在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岗位精细化管理,使得预算管理直接定位到具体的岗位上。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煤炭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的比价招标管理办法,对大规模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以寻找最适合和物资供应商;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活动对人力和运输工具的消耗;尽量实现低库存或者零库存,以及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并逐步加大对应收账款和票据的管理力度。通过上述办法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为企业的盈利创造条件。

  3.加强生产环节成本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淘汰资源浪费和生产低效的设备。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应该对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行强化培训,避免生产活动中人为产生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生产等问题。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7

  成本的经济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成本形成在某些目标对象之下;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产生的花费称为成本,否则如果没有目标,这样的支出只能称为亏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成本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产物为成本,此时成本的计量单位为货币。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重视成本会计工作。

  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和控制公司的业务,并发展长期的战略决策称为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成本会计是一个估计值,跟踪和控制成本的产品和服务。从事不同的经济活动,具有不同成本含义。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着,新形势对企业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的概念和内涵同时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到成本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二、优化企业成本会计的重要意义

  任何企业的成功,不论是便利店,小商店,还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和成本会计都是分不开的。不单单是产品、服务和客户方面的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可以来提供,管理人员计划、控制和决策信息等也可以由成本会计来提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不只是确定存货的成本称为成本会计,成本信息必须更具有相关性和准确性。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打,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所以,优化企业成本会计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实施成本会计的精细化管理,企业才能在新的环境和竞争制下快速发展。以下几种措施可以优化企业成本会计:

  第一,加强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模式改变的要求,很长时间以来,在已经建立的成本管理模式方面,一系列适应计划经济的具体方式已经在企业中频频出现。虽然这种模式和具体措施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市场经济的环境是不断在变化的,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暴露出了许多缺点,特别是,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生产领域的成本分析,而低估了管理者事先预测和决策行为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是提高会计噪音的一个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因为有效且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至今未能形成,加上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和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低,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是人为调整成本,这直接导致企业的实亏虚赢,混乱的财政状况和信息失真的情况。要清除此会计噪音,成本管理方法必须改革,推行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第三,加强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对传统的企业管理进行深刻的改革,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现企业成本会计精细管理的对策

  成本会计管理的意义还没有被许多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尚未完全了解加强成本会计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益处,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成本的较量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实施成本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再新环境和新的竞争力之下的快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实现企业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提升管理意识,更新会计控制成本观念

  企业的各部门领导要加强经济管理的概念,建立一个积极的成本控制,要坚持成本和合理的投资回报相匹配的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充分发挥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功能的效用。此外,企业领导者的威望和行动言行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领导本身的示范作用的引导之下,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逐步、有序的实现整体的会计成本计划控制目标,在实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的无效资产的成本,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会计成本控制。

  (二)改进传统记账手段,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加强成本会计电算化,改进传统的几张手段,是控制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推进成本会计管理的方法的实施。企业需要获取合适的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并逐步取代手工会计,形成高度集成的各类子系统,加快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还可以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实用性。

  (三)借鉴与吸纳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和检查标准输出的工作效率和实际值的差异,寻找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程序。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而进行积极的部署,从而降低成本,全面质量管理的时间就是以这个思路为基础的,高品质的产品的所得远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所得到的,所以企业应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服务,产品服务,客户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充分利用资源,借鉴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更有效的地方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四、结论

  总之,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建设有着它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时,一定要权衡好控制体系的执行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全面依据医院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有序管理。另外,在当今新形势下,实现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积极协调,共同努力配合,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准。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8

  摘 要:就茶叶企业而言,其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较为复杂的财务成本管理等工作,不过由于产品类型与产品生产工序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的不同,导致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方面的不同,因此相关原因可能会造成茶叶企业无法财务管理精细化以及规范化。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论文

  摘要:就茶叶企业而言,其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较为复杂的财务成本管理等工作,不过由于产品类型与产品生产工序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的不同,导致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方面的不同,因此相关原因可能会造成茶叶企业无法财务管理精细化以及规范化。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作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成本展开精细化的核算和控制,其根本目标是帮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在此本文分析茶叶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以及精细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以期更好的精细化管理,从而解决财务问题。

  关键词: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概述

  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在对管理企业财务成本进行定位以及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使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依照国际经验,在企业财务成本当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以及效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属于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利用企业管理层进行成本指标的实施、执行以及考核,将进一步对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如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之下,市场经济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茶叶企业在相关经营活动中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任务也渐渐加重。在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好的使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这能够更好的使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但在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成本的比例较高,企业应当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从而使财务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得以增强。在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从而在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强化,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使企业盈利水平得到增强,并进行市场风险的抵御。

  2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核心内容,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财务管理应用广泛因此也就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加强属于一项必然要求。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往往指的是企业通过相关方面的方法以及制度分解相应的财务成本内容,使其管理与操作得到规范。在使风险降低的过程中,保证财务成本的精细化以及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1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茶叶企业属于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有较多的生产种类,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会计核算与实际的状况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无法精确反应财务状况,这些情况会导致企业的生产和决策产生一定出入。但利用精细化管理可以使财务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得到确保,能够全面应对财务管理的各种状况,而且可以进一步保障资金资本的稳定安全,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各部门的职责得到细化,并且进一步规范财务业务办理以及操作,使企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2.2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以前所进行的粗放式管理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的压力通常比较大,在管理过程中有较多的弊端,因此造成其并不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流程进展,但利用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内容,能够将相关工作具体到细节当中,使相关工作人员更熟悉对应业务,增加各部门的接触机会,对企业工作以及业务的了解获得提升。在交流和合作当中获得进步,从而让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出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让企业获得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3促进企业的整体工作能力

  在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不仅包括一系列的财务业务管理等过程,还有其他业务以及工作方面的管理。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水平得到提高,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够对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部门了解自身职责,企业能够合理优化相应的资源等内容,并展开对应方面的财务管理等工作,在科学监管以及科学生产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收益。

  3当前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挑战

  3.1茶叶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如今,很多茶叶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正确的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无法提升相应的经济效益,在销售以及生产的过程中能让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企业管理者没有关注财务成本管理,目光仅仅停留在销售和生产等方面,导致财务成本管理没有加入到相应的体系当中,从而导致相应的管理内容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

  3.2茶叶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在通常状况下,茶叶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企业会计部门或其他的一些财务专员进行负责,然而在这个企业当中,最为基本的员工个体往往没有加入到成本管理的范围中,因此在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往往不够高。另外,企业没有进行成本责任考核制度的建立,导致员工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意识。

  3.3茶叶企业对劳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茶叶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茶叶企业财务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不够,无法使企业成本需求得到完善。许多中小型采用企业没有较为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其往往需要依靠相应的软件来完成,或者将软件作为基础,通过FRP等内容展开管理,其管理内容注重于核算,但企业并没有重视成本偏离分析、控制力和预测等内容。而且由于财务成本信息的相关目标并不明确,无法进行管理指标的制定,造成财务成本信息数据较为混乱,导致相应的系统没有较为有利的支撑作用。

  3.4茶叶企业生产周期长导致财务管理滞后

  茶叶种植、采摘以及制造等有其相应的周期,因此茶叶企业不同与一般的制造业,茶叶企业产品有着比较长的生产以及加工周期,进一步导致其财务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落后特征。将茶叶生产种植作为基础,其成熟周期往往需要一年,至少半年。另外,在采摘以及生产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往往会由于很多原因不达标的产品只能浪费,因为没有较为明确的责任,生产也没有办法更为有效,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遇到相应的麻烦。

  3.5茶叶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审计及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

  在企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考评以及财务审计制度,如今,在茶叶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没有进行监督体系以及考评体系的制定,没有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导致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积极性,无法使企业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激励。

  4提升茶叶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茶叶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依旧处于不断完善以及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一定的总结以及探索,从而使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使其风险大大降低。在对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有以下优化途径。

  4.1对各部门职责加以明确,进行财务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在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之中的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财务成本精细化分析作为前提,将相应的工作加入到不同部门的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不能只是通过一些财务部门单独进行管理,而是需要其他部门共同展开管理。企业在实际上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部门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相关工作内容,并利用一些平台落实相应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反应到有关部门之中,使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以及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落实财务成本的精细化,并提升其精细化程度。

  4.2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激励机制

  茶叶企业有制造业的特点,所以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所有的工作人员应该算进精细化管理的范畴,企业也应当展开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员工财务成本意识内容得到提升,全身心的融入到管理过程中。在财务管理等进程当中,企业必须要确定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健全,进一步进行较为科学的财务成本预算指标使其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能够让他们加入到不同部门展开的工作过程中并进行分解。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员工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职责的明确,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所具有的规范性加以促进,并进行操作流程的进一步健全。在财务监督激励等内容当中,企业也应当进一步健全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规章管理等内容,从而进一步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根本的提升,进一步对财务精细化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

  4.3使人员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并进行先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引入

  在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所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的必要内容是进行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设备的引入以及展开使用,从而能够使财务管理设备所具有的系统性得到完善,进一步使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准确处理相应的数据内容。此外,应当进一步使财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茶叶企业在进行工作人员选择进程当中,应当依照相应的选拔规定,科学合理的进行有关应聘人员的相关专业测试以及技能测试,从而更进一步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好的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本身具有的技能,比如企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相关员工展开专业的培训,并进行有关课程的开设,听取相应的讲座内容,这样一来,就能够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所具有的整体素质。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茶叶企业顺利发展过程中,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茶叶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财务成本更应当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财务风险影响之下,茶叶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进程当中能够分析相应的财务问题,进一步明确相应的优化途径以及建议。然而在茶叶企业今后的发展进程当中,不应当只满足于现状,而应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成本以及财务管理的风险得以降低,进一步使企业运营效率获得到大幅度提升,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学宪.浅析利率市场化趋势对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J].财经界,2013(17):154-155.

  [2]杨丽莉.精细成本过程控制,提升企业发展内涵[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86-87.

  [3]张志朴.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2(10X):42-42.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9

  1ERP环境下的农业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与传统成本相比较ERP系统将销售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供应链以及总账系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简化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程序,加速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速度,减少了因信息滞后带来的机会成本,将原本孤岛的信息逐级传递。ERP系统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从规划阶段,物流,资金的管理三个模块来实现良好的成本管理,及其全方位管理操作。

  1.1农业企业生产准备、计划的精细化

  传统生产准备人为的主观意志作用比较强,对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变化,都是听风则风,听雨则雨。没有准确的市场预测信息,也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料用量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而由于人工记账操作,库存数据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一系列的管理弊端,最终将导致存货的滞留和堆积,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被迫停工,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资金占用现象严重,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1.1.1主生产计划的精细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做好了计划,农业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ERP系统接收到市场的销售预测信息、客户的订单以及其它信息后,首先由主管人员做出主生产计划,计划精确地包含了每一生产阶段的毛需求量。紧接着进行粗能力的权衡,确定出所需要关键工作中心的加工能力和设备的负荷能力,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初步的计划确认或调整,再与销售部门做出的销售计划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认和调整主生产计划,最后提交给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的确认,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修正。

  1.1.2物料需求计划精细化。ERP系统解决了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物料需求计划,即MRP详细记录了物料需求信息、物料清单、生产的工艺路线以及物料的可用量。例如要生产一台仪器,那么制造这台仪器所需要哪些物料,物料的需求量是多少,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当前的库存量信息,都会在系统中记录,一旦某一个环节断层,系统会给出提示或者警告,而依据传统的生产方式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生产节奏,农业企业内部都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1.3能力需求计划精细化。计划的最后一阶段是对能力需求的计划,即CRP。简单的来说它就是依据生产的每一阶段和工序的物料需求信息,精确地计算出需要投入的能力和设备的负荷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企业生产能力以及负荷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制定出CRP。运行时系统会根据CRP中加工产品的数量,所在的时间段,实际所需要占用的能力负荷,对比在系统内设定的标准能力负荷情况,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而传统的生产准备计划阶段,并不能够像ERP系统这样实施全面精细的计划,物料的需求、能力的负荷情况都不能得带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补充的信息也不能够及时更新信息。

  1.2农业物流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1.2.1农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的缩短,对品种的需求多样性不断提高,产品的交货期不断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生产车间管理没有进行明确地分批分类管理,对于生产所需的物料也得不到及时反馈,没有明确的进度安排,产品交货时间也没有明确统计,对每一项加工产品的工序也没有进行细致分工。对于插单的业务,农业企业也疲于应对,物料需求跟不上进度,生产能力也不足,农业企业往往需要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传统的期间费用分配也不准确,分配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人工或者机器的工时总数来定义,管理者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无法做出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决策。ERP系统下,生产的整个过程是由MPS生成各个车间和工作中心的生产任务,下达产品生产指令,根据产品交货的到期进行产品的任务优先级的排序,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都有明确的规划,确保产成品能够及时完工交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ERP系统下每一项完工产品都有固定的工艺路线,物料需求也有明确的信息记录,能够保证产品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并且细化工序,将一项复杂的加工业务简单化、重复化、高效率化。半成品在车间的转移,原材料、配件的领用,生产加工进度的控制,各个时间段加工状态的信息,在产品的统计分配信息都被统计及时记录到了工作中心中,由工作中心生成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ERP系统下的其它有关子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信息进行生产调度,物料的补充等等;这些信息也是产成品成本计算和制造费用分配的主要依据,它定义了许多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公式,比如机器加工的工时和物料的用料比例,由成本动因推动费用的分配,期间费用能更加准确地分配给完工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在ERP系统的车间管理下制造成本下降了12%左右,停工待料减少了60%,产品延期交货下降了80%。因此走ERP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农业企业实现利益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1.2.2农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库存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库存管理中,由于农业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的复杂性,管理已经销售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让原本就复杂的库存管理受到了许多非技术性的影响。统计与汇总指标的工作量巨大,库存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严重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存货积压、资金严重占用的现象。ERP系统下的库存管理贯穿整个农业企业管理,覆盖范围广,利用数据库将存货的信息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中,提供的登记出库入库的信息,存货的类别,提供下级编码标识,产品的批次,出入库时间、质量状况以及价格等,都被详细地计入在系统内,支持存货跟踪查询,能够即时反映库存的盘点数据,并对其它相关联的子系统提供实时数据,这是传统管理无法实现的。在发货的时候严格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发货,降低了因存货变质、积压而增加的风险和机会成本。ERP下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仓库保管员的劳动组织方式,对仓库可以按照产区分类,按照业务进行区分,细化了日常的管理业务。ERP系统对存货的控制方法也有许多种,如ABC法、零库存控制法、在途物资的管理方法等等,农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库存的复杂性进行方法的选择。对于入库管理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发出需求,降低不必要的库存费用,降低资金的占用和存货毁损的风险;对于领料出库的业务,可以限制材料的数量,以防止因为任意领料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引起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失去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表明在ERP库存系统管理下,库存下降了30%~50%使得库存资金投资减少了1.4~1.5倍,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50%,这些都是传统库存管理无法实现的,因此农业企业只有在ERP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的平台上才能越走越远。

  1.2.3农业企业采购管理的精细化。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行为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模块,采购工作主要是在合适的时间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合适的质量、价格、数量的原材料(或加工部件),以保证生产顺利正常进行。传统的采购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管理供应商,致使采购信息总是不能及时下达到供应商;其次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采购数量不足或采购不及时以及物料逾期未入库,车间的生产线只能被迫停产。生产制造过程中,插单的业务极为常见,物料计划人员无法快速评估其影响,信息传递慢,采购提前期长。无法及时下发采购信息。而且对于市场的价格走向也没有很好统计记录,主观判断采购存货的数量以及批次,致使采购成本高昂。ERP环境下的材料采购计划是由主生产计划生成,根据生产车间以及销售部门传递出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下达到采购部门,并同时将信息传递到总账系统以及仓储部门,简化了信息传递的流程,极大增加了信息处理效率,据统计表明应用ERP系统实现采购管理的农业企业,采购提前期缩短了50%。ERP系统中建立了一套信息精确的客户资料,以及客户所能够提供的物料信息,一旦系统得到采购的命令就能及时将信息下达到供应商,逾期未收到的采购物资也能在系统中得到查询,发出催货通知,或者及时变更供应商降低生产线停工的风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一旦有插单的业务发生,计划部门也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修订,进行能力的评估,将物料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采购部门,及时进行物料的补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ERP系统还提供了物料需求的规格资料,保证入库产品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系统还提供了比价的功能,能够让管理者迅速做出最优决策。

  1.2.4农业企业销售管理的精细化。在一个农业企业的销售系统是农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外部市场的轮毂连接,是价值的生产是实现农业企业最关键的一步。其主要职能是以满足客户消费需要为前提,实现劳动价值到社会财富的转换。而传统的销售管理下,销售部门往往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报价,缺乏成本数据参考,无法获知准确的订单利润,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客商信息混乱,信用额度很难掌握,增加许多无形的财务风险。对于地区以及不同的客户报价策略在手工作业下工作量庞大,准确性也很难把握。销售人员很难追踪订单的采购状况、生产状况、入库状况,导致销售人员很难和客户沟通进度。逾期交货现象严重,信用等级下降,客户流失现象严重。ERP系统下的销售模块将销售任务细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预测信息和销售订单制定销售计划,并做出合理报价决策;②开辟可供销售市场,并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确定的客商档案和长期可供稳定销售的销售渠道;③结合历史、目前、市场调研数据进行销售;④根据客户的订单信息,组织货源,下派生产命令,并组织仓库发货;⑤开出销售发票,并转交财务系统记账;⑥对已经销售的产品提供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提出方案。根据应收系统的传递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制定销售策略,发出催收货款的指令,而传统的销售管理无法及时对订单做出反应,也不会对销售进行售后的跟踪分析,不利于市场地位的稳固和简历长期稳定的销货渠道。

  1.3农业企业资金流管理的精细化

  资金是一个农业企业的血液,资金的运转是关乎到农业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传统的农业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对于资金的预算、费用的支出很难控制,对于未来的资金流入流出也无法掌握,科目繁多,往来账目不清,管理人员工作量大。ERP系统下,当采购或者销售行为发生后,系统会根据采购订单、发票在应收和应付形同中生成相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为农业企业提供精确的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相关的票据还含有供应商以及客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每一笔收入以及费用与客商相联系。对每一笔零用基金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将收入或者支出与相应的票据相联系,实现收入与票据相匹配,对于外币也有专门的账户管理,能够及时地反映账户的资金信息,减少了人工管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资金的预算和费用的支出都有严格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使得农业企业的资金能够维持农业企业正常运转。

  2农业企业ERP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对ERP认识程度低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储存软件,很多管理者思想仍然停留在只是单一的将财务信息化,而没有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再加上国内实施ERP成功的也就只有联想、海尔、移动公司等一些大型的知名农业企业,因此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精细化也只是持有观望的态度。

  2.2农业企业缺少精细化成本文化气氛

  尽管许多农业企业引进了ERP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农业企业没有注重对精细化的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些制度建立得并不合理,甚至导致极少数个别员工出现抵制的情绪,而农业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无法落实。

  2.3ERP系统实施对人员要求较高

  ERP成功实施对操作者、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不仅仅要懂得操作还要懂得原理,否则实施的过程中麻烦不断。而ERP系统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普及的程度也不够,许多管理者甚至没有ERP的概念,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ERP将管理与技术融为一体,这要求操作者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要是个技术员,而且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4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规范性不够

  科学的管理,要求农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它会影响到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2.5实施ERP系统后期维护不足

  许多农业企业在引进ERP后,前期没有制定计划和目标,导致后期发现团队实施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系统的二次开发上。农业企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仅靠一次完整实施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又使得ERP后期发展滞留,最终导致农业企业摈弃实施。

  3ERP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3.1管理者转变思想

  ERP精细化管理要成功实施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思想上的觉悟,将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农业企业运营上。管理者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培养整个农业企业的员工精细化的意识,只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才能使得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在农业企业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管理者需要将目标放长远,从各个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带领农业企业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

  3.2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农业企业文化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同样农业企业文化氛围也是农业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农业企业文化氛围,农业企业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建立起农业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首先需要培养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现有理念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诸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调动积极性和惩罚措施,让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业企业精细成本管理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3加强对员工的后续教育

  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以及操作的关键人员,要在后期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ERP这样先进的管理系统,随着时间的变更也会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在操作和应用过程脱节,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ERP运用需要熟练的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只有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得ERP的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4规范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

  农业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农业企业实施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坚实的基础,农业企业可以在未来发展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农业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农业企业原始信息核算的管理,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再次是优化农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农业企业生产流程,加强全面成本预算的管理。

  3.5成立实施ERP精细化的项目组

  要成功实施和应用ERP系统,光依赖软件公司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有在农业企业内部建立一个ERP执行和组织协调的ERP组织机构才能解决问题。在其领导之下,农业企业内的所有部门达成一致的目标,却又各司其职,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培训,让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不仅能够了解ERP运行的情况,还能够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经验一起分享,问题一起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ERP系统运行起来,使得ERP精细化的管理成功地在农业企业内部实践,提升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小结

  总之,ERP系统是农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优策略,它对农业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进行管理,将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化重复化,解决了传统制造一手包揽的问题,降低了技术人员流失农业企业制造环节中断的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外进行的市场分析调查,客商档案的记录,弱化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成本。ERP系统从全方位的精细业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1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大。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减少施工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精细化成本管理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分析施工企业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在具体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注意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很难为施工企业成本决算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施工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办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坚实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实成本计划、分析、核算、考核等各项内容,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并非针对某一环节。强调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第二,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不断的优化成本结构,挖掘潜在的价值,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全员参与性。精细化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

  二、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施工企业资源,也就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实行成本管理需要抓住施工成本的源头。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企业法人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举措。精细化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最大化”这个原则,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强化“过程控制”这条主线,从而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看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无形中为企业内部的改革提供了动力。例如竞争机制的引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企业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管理企业员工,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企业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企业人员的驱动力。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来看,各企业各部门缩减成本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通过吸纳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见,有助于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来自企业内部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理念,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核算、执行、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员工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转变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更加宽阔的成本管理渠道,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及奖罚措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行监督,将成本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和员工,同时实行成本管理的量化处理,将员工成本管理考核与员工工资、绩效等挂钩,提高员工参与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施工成本管控中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奖惩约束、激励作用促使各个环节做好成本管控,减少成本管控风险,激发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控积极性,融入以往项目管理经验与相关规定,构建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要发挥极致对基础管理的刺激作用,减少被动局面的出现,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以优秀的人才为支撑,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二)细化成本总目标,建立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情况,核算历史资料等,确定各项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施工成本造成影响,还必须建立数据化、具体化的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控制主要包括责任主体、成本控制链,施工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细化,细化到各个具体的成本管理项目中,并将各个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分配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的效果。

  (三)细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流程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从施工招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事前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划以及重大决策;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成本核算,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事后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考核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效果。当然,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总结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还需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细化成本管理目标,尽可能的控制施工企业成本,同时优化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洪.谈施工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J].交通财会,2014,25(09):47-48.

  [2]刘畅化.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J].企业管理,2014,20(01):78-79.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11

  一、 高成本管理不是精细化管理

  应该说精细化管理是集中了人类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的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在实施之初,花费必要的时间进行理论方法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这也只能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一次性投入,并且学习得当还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投入,这绝不会成为高成本的理由。那为什么众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会产生精细化管理是高成本管理的误解呢?我想大概也是被所谓念错了经的专家误导吧。

  因为专家说没有监督是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要监督到位就应该增加监督管理人员;增加填写各类应监督考核而生的表格;增加KPI指标……否则,管理就不能做精做细。不是有的企业设计师每天填写考核表的时间都达到了七十分钟之多吗?如此管理,我想只能称之为琐碎管理,是断断不可叫精细化管理的。

  管理需要监督是没有错的。问题是怎样监督更有效!是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遵守制度更有效率,还是人盯人的管理更有效率?在这一点上,我很欣赏姜汝祥先生的观点:管理需要的是改变不合适的制度,而不是改变人性。我一直认为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人心人性的管理,而不是那种不信任员工的管理。因此,我认为,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让这个好的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言以蔽之,精细化管理是通过挖掘员工潜力来增加效率,而不是靠增加人员来提高效率。精细化管理做得好的企业,不应该是增加管理人员,而是恰好相反,应该减少管理人员,因为员工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效率大大提高。

  二、 精细化管理也不仅仅是细节

  由于汪中求先生的大作《细节决定成败》影响深远。我认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宣传推广汪中求先生功不可没。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重性轻量”的文化大国、到处都是“差不多先生”的农耕后代,需要重视细节,需要振聋发聩的呼喊。但是我们别忘了,汪先生也是在不断地提醒国人,重视细节也需要重视战略。汪先生特别强调指出,国人应该增强对规则和制度的敬畏,这又何尝不是对战略的重视?可是却总有人据此做出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管理的解读。我想这应该是对汪先生大作的曲解。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细节把握得再好也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本文开头提到的这家企业倡导精细化管理已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企业管理人员从上到下都不知道精细化管理真正实施应该从何起步、怎样推进、怎样评估,对于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可以说心中无数。大家除了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上有所细化之外,企业整体管理一无进展。当我给他们对企业整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与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讲述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以为精细化管理除了细节就是细节。难怪他们在细节上费了不少功夫之后,企业管理仍然不见起色。

  没有对企业全局的把握,没有系统思考,离开了企业的战略定位,没有各种管理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本不可能有适合企业实际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精准定位、企业目标精细疏理开始。进而到企业的决策种类细分,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然后还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合理设置岗位,这才能进行企业运行流程优化、规范岗位工作标准、以及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重新建立与薪酬调整。当精细化管理的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被企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之后,才有可能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与完善,进而丰富企业文化。

  因此,精细化管理绝不仅仅是细节。当然话说回来,这一切如果不能落实到细节,那就会真有可能导致“细节决定成败”的结局。

  三、 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的理念应该推广到所有企业,只是其中的方式方法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取舍,但这并不妨碍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任何企业实施。任何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在企业实施,只不过不同的企业借鉴的角度会有不同,因此有人说精细化管理只适合少数管理基础好的企业也是误人不浅。越是管理粗放的企业越需要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集中了人类迄今为止的最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它能够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率才为大众所津津乐道。而并非个别人所说的:只有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的企业才能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规范化,规范化的企业一定也会精细化,二者互为表里、互相支持,并不存在等级差别。

  每个企业只有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观念、融入员工的意识,持续培养良好的习惯,任何企业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活力、增加效率。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海尔今天的管理被国内外称道,但我们也别忘了海尔的管理也是从“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开始的。任何企业只要立足于企业现实、也必须基于现实,持续不断地推行精细化管理,都可以为你的企业带来进步和改变。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篇12

  摘要:

  预算管理在烟草行业已实施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是烟草企业实施“基础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制度化、粗放化”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的根本措施。本文以泉州市烟草公司为例,通过对预算定额体系的概念阐述,分析企业原有预算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烟草商业企业如何紧密结合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物流配送等业务环节,建立覆盖费用开支、物耗能耗、资产配置、人力成本等方面的定额标准体系。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建设

  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控烟形势,以及行业卷烟销量增速回落、需求拐点逼近的现状,国家烟草专卖局对行业的预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体系,将较大程度地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较好地实现企业各项成本的管理、控制和评价,为完善企业费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预算定额体系的内涵与作用。

  “预算定额标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落实内部组织或岗位经济责任,由行业或企业统一规定,涉及行业、企业重要业务和管理事项的各类量、价、金额和比率标准。

  “预算定额标准”具有业务经常性、标准可测性、金额比重高的业务特点。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精益管理的基础,是确保预算数据科学、可行的前提,也是保证预算执行合法合规的必要条件。其有利于预算的过程控制,能约束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按照预算项目定额标准编制预算和按预算定额标准花钱办事。有利于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分析与评价,实现预算编制有标准、审批有依据、考核有奖惩、管理有促进。

  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定额标准既是编制部门预算、审核预算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地方政府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运营和管理状况,通过对业务性质、工作量、人员、资产等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预算透明度,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公开化的过程。有利于企业实现对部门预算的标准化管理,促进管理行为规范化,增加预算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预算执行主体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自我分析和修正,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二、烟草商业企业原有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定额编制较为粗放。

  从泉州市烟草公司原有的预算定额体系来看,定额指标设置存在覆盖面较窄、划分较粗的情况。预算定额项目未能涵盖企业的所有经济内容,如卷烟零售终端的定额,未就其具体的设施、设备类型设置详细标准;物流仓储、配送各环节的费用标准未进一步分类细化,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

  在一定程度上,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较为简单,很多仍采用历史数据平均或经验估计。在费用管理初期,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精益管理的深入,采用平均值的方式已无法适应管理需求。预算定额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简单加权平均并非制定定额标准的科学方法。

  (三)预算定额执行及考核缺乏监督。

  从既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看,预算工作“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不够大,一般为年度性考核,且考核主要针对各基层财务部门,考核总体力度不大,导致各预算主体及相关责任人的思想仍停留在“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老思想上,对预算定额的执行重视程度不够。

  三、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明确了预算定额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泉州市烟草公司也在预算定额体系构建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一)建立动态高效的预算定额编制体系。

  考虑到预算定额编制的合理性要求,烟草商业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充分了解各业务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层次分明、执行简便的定额标准。因此,泉州市公司将各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纳入到预算定额编制体系中来。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对上级标准的分析、对既往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实际市场环境的调研和财务部门的费用管理要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在此基础上,市公司要求各归口管理部门做好标准的制定和维护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修订相关定额指标及标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1、对预算定额体系进行业务分类。

  首先是根据管理需要,对烟草企业涉及预算定额标准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物流生产”、“人力成本”、“通用费用”、“资产配置”六大类。分别制定了 “卷烟零售终端预算定额指标表”、“专卖管理预算定额指标表”、“物流企业预算定额指标表”、“人力成本定额指标表”、“通用费用定额指标表”、“资产配置定额指标表”共六类定额指标表。

  2、对各类定额指标表的内容进行明确。

  对于以上六类《预算定额指标表》,分别从“指标名称”、“标准层级”、“控制强度”、“计量单位”、“标准值”、“归口管理部门”、“对应预算项目”七个方面对各类定额指标表的内容进行明确。

  3、建立三级预算指标定额体系。

  对定额指标表中的每项“指标名称”,全面细化为三级预算指标。如“卷烟零售终端预算定额指标表”中的“指标名称”,一级定额指标为“终端形象”、“终端信息化”、“消费环境”、“客户培训”四类。二级定额指标进一步细分为“陈列设施”、“宣传设施设备”、“宣传工具、“形象设施”、“PC—POS扫码枪”、“终端消费体验区”、“资料费”、“授課费”、“场地费”、“餐饮费”十类。三级定额指标则明确到具体的产品内容,如“陈列设施”下属的“标准化立柜”、“个性化立柜”、“背柜”、“转角柜”“活动展示柜”、“固定展示柜”、“吊柜”、“烟架”等。并对每一项三级预算指标制定具体的预算定额标准。

  根据以上分类,泉州市烟草公司建立了涵盖以上六大类、七方面、214项预算指标的预算定额标准指标体系。该定额体系不仅是预算编制的依据,也是业务管理的标准,使业务部门经办人和财务审核人员能做到实施便捷、管理高效。

  (三)将预算定额体系用于监督与评价。

  由于制定了较为具体的预算定额体系,使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有利地开展。各预算主体能够利用预算标准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施监控,以便随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行为或调整预算,通过将预算定额标准运用到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中,以对相关预算主体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扣罚的方式,使预算定额的实施能够切实落地。同时,预算定额体系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完善泉州市烟草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使企业能够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促进基础管理的优化和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

  四、结论。

  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联动的参与,以及各业务环节与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利益凸显。烟草商业企业需进一步认识到预算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在如何提高预算定额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与信息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分析,逐步完善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邦栋,烟草商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新财经,2012(02)。

  [2]葛金平,浅论烟草商业企业定额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5(02)。

  [3]张志,浅谈烟草基层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浅谈现代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通用12篇)】相关文章:

1.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的研究

2.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之探讨的论文

3.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论文

4.浅谈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5.浅谈企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6.浅谈施工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7.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

8.ERP环境下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