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26 12:30:00 MPA论文 我要投稿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精选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精选8篇)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1

  摘要:在医院管理中卫生统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在进行经营决策、制定各项计划都是以卫生统计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决定着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它在医院的经济运行管理中肩负着监督、信息、咨询等职能,它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只有提供高效、有力、质量较高的卫生统计数据,才能为医院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医院管理;卫生统计

  1、在医院管理中卫生统计的地位、作用

  1.1领导的决策是以统计为依据。领导对各项统计数字、量化指数都有较高的要求,卫生统计能随时满足其要求,这是别的部门无法做到的。医院各项工作量指标、管理质量达标通过统计做到季有分析、月有统计,综合分析半年、全年的医院情况,医院定时专题分析住院单病种、病人构成、病人动态的达标情况和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为医院制定和调整工作计划、实施管理。

  1.2医疗质量的提高是以统计为根本。医院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反馈发生、发展疾病及其规律都是凭借住院疾病疗效统计为依据,卫生统计对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医院肝病内科,为了利于治疗肝炎病人,统计人员预测、分析住院病人的发病季节、常见状况、分布特征,积极配合主治医师、护士及科室主任控制疾病死亡率,加大抢救重症病人的成功率。

  1.3统计信息的作用全面发挥。每年度医院都会收到上级卫生行政机构下达的目标管理指标,其依据是医院往年的统计数字,各医院状况和医院管理工作是通过它向上级反应的,它是与上级沟通的桥梁和窗口。因为有统计数字为依据,讲话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决策才令人信服。如:科室病人情况由统计部门每天按时公布,每月将统计月报表按时向上级部门提供和反馈,使医院领导对医院目标管理的执行情况随时了解并掌握,对医院工作进行及时调整和安排,从而达到统计参与管理的目标。

  1.4卫生统计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医院编制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指标、制定各项工作的根本。统计室提供的数据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各项计划指数制定的是否合理。以扎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就能制定出与实际比较接近的计划指数,反之制定出的计划指标就与实际差距甚远,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2、卫生统计质量提高的手段

  卫生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提高其质量的首要手段,因此必须加以规范。整个统计体系中统计设计是其重要步骤、基础环节,医院卫生统计的各种统计表格、统计对象以及工作范围都是以统计数据管理制度为保障。第一,表格的填报规则要严格设定,各项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也要及时确立,确保表格之间的不可重复性和全面性,为卫生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要积极开展统计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完备、系统的统计网络,并把与医院统计数据有涉及的部门全部纳入,使各部门所提供的数据都能够有源可追,有据可查,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统计数据的系统性,做到数出有据;再次,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必须完善,为了加强各个统计步骤的统计数据质量,应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来进行规范,并与岗位个人绩效挂钩。

  3、统计工作职能要进一步开展和拓宽

  3.1拓展深化统计工作,积极服务于医院管理。医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我们的统计工作也随着医院的进步面临着新的挑战。医院统计工作在从前是以搜集、整理、汇总医院工作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以此提供数据给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属于一种数据滞后、被动服务的状况。随着当今医院改革的快速发展,要求统计工作扩大统计对象范围,改变其单一的、常规的日常报表形式,向专题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利用统计方法把动态、及时的反馈信息提供给医院,使其更加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工作,并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强化信息预测职能,提供可行性依据为医院制定各项政策、计划奠定基础务。

  3.2强化医院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开展统计工作。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是卫生统计工作的中心内容,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对医院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加以说明和研究,医院要提高医疗效益,实施宏观调控,强化科学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衡量医院总体医疗水平的标准就是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水平是以医院制定的总体质量管理目标为根据的,向科室分解质量控制指标,医院定期通报。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医院患者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床位周转次数、无菌切口感染率、诊断符合率、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平均住院日、出入院人数等。

  4、全面深化医院改革,积极发展完善卫生统计

  4.1对开发利用统计资源的工作要给予充分重视。我们对全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要随时掌握,要求不定期专题分析单病种医疗质量以及住院、门诊病人就诊动态,并且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分析。通过对各科室工作差异和动态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医院管理工作的规律,并向领导及管理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手段,科室工作情况可以利用信息卡、信息报等进行“反馈”,使他们能够有“镜子”对照,进而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4.2统计职能要全面拓展。当前医疗事业在蓬勃发展,而医院各种统计资料斗相当滞后,不管是从信息的深度方面讲,还是从信息的广度方面讲,都没有跟上医疗事业的脚步,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迫切要求统计工作积极拓展,深化改革,努力寻求新的出路,从而使统计工作满足医院改革的要求。在市场条件下的医院改革,必须要将医院统计工作纳入首位,医院统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专题化、多元化的发展统计工作,扩大统计对象的范围。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地分析、观察,信息反馈也要及时的、多层次的开展,专题研究要灵活多样,使统计部门的信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统计数据综合评价过去,并正确预测未来,推动医院统计工作步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代伟,胡湖,董军等.医院信息采集质量的监控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

  [2]黄建平,姜新莉,袁幼成.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促进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叨[J].中国医院统计.2005(l2).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多种管理培训方案对医院管理者管理技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河大附院中高层管理人员107名,根据职务的不同分为护士长组、科主任组和行政部门负责人组,参照Kirkpatrick评价模型制定基本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变更管理等五种培训方案,在培训结束后以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的形式分析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是否得到改善及改善的原因。结果培训后,所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组织日常活动、激励和指导下属、监督他人工作、小组讨论和形式分析等方面改善较显著。与管理技能改善可能有关的因素包括管理者的管理年限、职务类型、口语交际、监督他人工作、循证决策等。结论五种培训方案的实施对管理人员管理技能的改善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卫生信息管理和变革管理培训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并且本研究方案容易实施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医院管理;管理技能;知识;管理培训

  随着卫生保健体系的不断改革,医院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挑战日益严峻,要在无数环境挑战中具有竞争力,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打破旧体制,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和管理技能,开展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领导和组织行为,而医院管理者通常来自临床一线科室,极少接受过正规医院管理培训,对多学科的管理方法及团队合作价值关注较少或无关注,不利于医疗机构的发展,并且相关研究已经指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以不断完善医院管理结构,提升战略管理技能[1]。

  1、研究对象

  于20xx年10月至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院中层管理人员107名,根据职务不同分为三组:其中科主任组34人(占31.8%)、护士长组37人(占34.6%)、行政部门负责人组36人(占33.6%)。所有研究对象的管理年限为9.05±1.12年,均未取得管理学位。

  2、研究方法

  2.1培训内容及要求。采用的培训方案包括5项内容:基本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变更管理。设定每项学习内容的学习时长为60h,其中课堂理论学习20h、工作实践40h。学习方法以问题或任务为基础,在顾问的指导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结束后测试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培训6个月后,研究对象必须呈交适用于医院的战略规划、商业案例及TQM结果。2.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研究对象培训前和培训结束6个月后的管理技能进行评估。管理技能评估问卷的内容是参照Kirkpatrick培训评估模型[2、3]制定的,包括形式分析、战略规划、业务规划、循证决策、方案策划、组织及监督、组织日常活动、时间管理、口语交际、书面沟通、小组讨论、与同事协作、激励和引导他人、监督他人工作、营造积极氛围、运用创新技术、变革管理以及专业自我发展等项目。各项评分采用5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管理技能改善越大。同时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培训对象讨论各培训方案在日程管理中是否能够发挥有益的作用。2.3统计分析。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测试培训前后管理技能得分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管理技能改善的相关性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培训结束后管理技能回归分析。培训结束后管理技能回归分析显示:战略规划、小组讨论、与同事协作、监督他人工作、激励和引导他人、运用创新技术6项管理技能改善明显。与管理技能改善有关的因素包括管理者的管理年限、职务类型、口语交际、监督他人工作、循证决策等(表1)。

  4、讨论

  本研究显示经过5项培训方案的培训后,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改善明显的方面包括组织日常活动、激励和指导下属、监督他人工作、小组讨论、形式分析等方面。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医院经营管理在培训结束后得到明显改善的原因与频繁应用各项技能、并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关。

  综上所述,卫生管理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价,尤其是卫生信息管理和变革管理培训方案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本研究方案容易实施、问卷调查大约15min即可完成,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3

  摘要:随着近几年“新医改”政策在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落实,医院对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工作愈发的重视,但是这一体制仅仅是在解决医患纠纷、处理医患关系方面得以利用,这并没有使法律顾问制度的关键性作用彰显出来,在这种体制的参与下,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并没有从本质上实现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管理体制;法律顾问制度;构建

  从以上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独立性强、完整度高的法律顾问制度的构建与健全,是使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实现彻底改革的主要内驱力,因此公立医院大力抓好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独立法律顾问制度体系的内容进行解析[1],继而浅析这一新型管理机制实施的意义,最后探索这种制度在我国公立医院履行的业务形式。

  一、参与独立法律顾问制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健全法律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是该制度得以构建的基础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构建需要公立医院与律师事务所相互配合才得以完成的,独立法律顾问制度体系的构建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对医院的违法犯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纠正以及管控,对医院内进行法制宣传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工作人员提出合理的建议。总之作者认为健全法律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公立医院需要进行的工作有聘请一律师事务所作为本医院的法律顾问机构、同时明确总法律顾问需要由高官人员承担的原则。在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的监督部门在法律顾问制度以及总法律顾问的全力配合下,有效的对医患纠纷以及医疗争端进行处理工作。本文作者之所以认为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对法律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的确立具有极为强烈的依赖性,是因为这一制度包含的各项内容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或者是杜绝法律风险势头的产生,法律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能够大力协助法律顾问对风险的节点进行及时有效、系统采集、规范梳理以及科学分析等工作内容,在这一特殊体系的协同下,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内容更加完整,它能够对医院风险节点进行准确的评估工作并编制有效的应对方案。总之,在法律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得以健全的基础上,独立法律顾问制度日趋完善化,同时这一制度将公立医院风险节点的处理视为一种常态工作。

  (二)解析独立法律顾问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

  公立医院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构建,需要目标、原则以及观念转变这三大版块内容的参与,换句话说以上这三项内容可以被视为法律顾问制度的基础内容,以下本文作者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工作:

  1.一个核心目标

  在公立医院中,独立法律顾问制度构建以及应用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将法治化管理的格局得以有效的建立健全,此时公立医院管理机制得以优化,那么在这种法治化管理的环境中,公立医院新型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对“新医改”政策的落实与实践。总之,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目标可以认为是时刻坚持“依法治院”的管理理念,依法进行医疗事业的策划、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活动以及依法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等项目。在法律顾问制度这一体系中,其构建的目标包括使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树立法治这一健康的意识,当制度的目标明确以后,公立医院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顺利的运行,医疗纠纷或者其他隐患问题得到科学的分析与妥善的解决。

  2.两个指导原则

  在独立法律顾问制度中,原则一是将公立医院的合法权益朝最大化的方向演变,另一个原则是彰显律师事务所诚实信用。前一原则的落实需要法律顾问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时刻将医院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借助专业性、具体性以及有效性法律法规服务资源,那么在此基础上公立医院各种形式的法律风险就得到定性的分析,此时风险根源以及风险节点的科学预测协助了法律意见书的拟定,使院方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也就是说医院的合法权益有了基础的依托;诚实守信原则在法律顾问制度中是这样体现出来的,它要求律师严责遵守法律法规准则,以院方的意愿或者是权益为工作的出发点,获得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文件信息对外采取不公开的的原则,这样律师顾问为医院提供的服务满意度才会实现最大化。

  3.三个思想转变

  思想的转变总体上可以被认为是服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这是律师顾问体制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此时要求律师顾问对医患纠纷等常见问题有先见意识,在事件未发生之前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防范工作,此时法律风险扼杀在萌芽中,在这样管理思想理念的辅佐下,公立医院参照法律法律开展治理、医疗政策的实施以及卫生服务事业的运行;第二种思想转变是向主动服务模式靠近,即法律顾问不是在法律风险产生之时去参与矛盾的化解工作,而是加强与院方各科室之间的关联,定期的进行法律事务的采集与汇总工作,对有苗头的法律风险事件进行及时的预防;第三中思想转变是团队整体服务观念的形成,这是是对个体法律风险服务的有效转型,总法律顾问参照医疗事业中各种法律风险的属性、特征将职责细化,这样在公立医院中医疗卫生事业、行政事业以及后勤事务都有与之对应的法律服务。总之以上三个思想的顺利转型,使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质量得以提升,专业法律顾问以及主管法律顾问的法律效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在转变的环境中,我国公立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井井有条的、依法进行。

  二、浅谈公立医院中法律顾问制度构建的作用

  (一)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外聘形式以及内设形式的采用,使公立医院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事故得到及时的处理。独立法律顾问制度更为贴近内设形式,它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化解医生与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它发挥着监督的性能;

  (二)对我国社会整体化体制的构建起着导向的作用

  从微观的角度对公立医院独立法律顾问制度进行分析,它使医院营造规范性的管理格局,同时也维护了求医者的合法权益,时刻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原则,调节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规范性、法治性的求医环境被构建,那么我国社会的发展前景也是和谐而光明的。

  三、探究法律顾问的业务种类

  (一)使医院的合同管理机制得以完善

  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与健全,使各类合同谈判工作就有专职律师以及专职法律顾问的参与身影,这样与药品耗材采购有关的合同、租赁合同以及房产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有了保障;

  (二)参与医院投资、投招标以及院内房产建设工作

  法律顾问制度的构建是对“新医改”政策的追随,此时公立医院的产权实现明确化,权责落实清晰化。在法律顾问制度的配合中,我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权益得到充分的施展,专职法律顾问以及总法律顾问等律师事务所的人员对医疗事业的各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对合作方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对医院在投资模式的选择以及投招标形式的选取进行规划,法律意见书的编写使我国公立医院的投招标以及其他建设工作得到全面的保护。

  四、结束语

  其实,在我国公立医院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构建是对国外医院管理体制的借鉴,在这一体制落实的基础上我国的医患关系简单化目标就会尽快实现;当然这一法制性管理体制的健全也可以使我国公立医院中医疗暴力事件发生的几率变小。总之,本文作者认为,独立法律顾问制度在我国公立医院的建立健全以及落实应用,一方面可以杜绝医疗服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它维护了患者以及院方的合法权益,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世岳.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下的法律顾问制度之构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李建海.深化国企改革条件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路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4

  1.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概述

  1.1医院药剂科开展药事管理的工作内容

  以往,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指的是临床各种药物的置办、贮存、使用、调剂以及管理等多项内容[1]。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及用药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目前各大医院药剂科担负的药事管理职责主要为下面三个方面:(1)医院的院长必须严格按照我国制定的相关药品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尽量从根本上放置滥用、乱用药品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院长还应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符合医院需求的用药目录,从而为药品的置办与使用提供有力保障。(2)对临床治疗的实际需求展开深入探究,加强各种药品的制剂工作,充分保证准确用药。同时医院还应加大药品的智联监管力度,充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3)建立用药咨询窗口,加强患者对药品药理及用法等知识的认识。药剂师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的同时,还应将患者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具体记录在专门的记录簿上,并将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等技术分析报告按照相应的流程及标准认真完成。

  1.2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工作特点

  医院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工作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技术性。医院的药事管理重视临床用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合理用药是保证人们健康的基础。因此,药剂师应具备较高的技术,其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而且还需充分掌握药学管理技术。其二,指导性。药剂科的工作人员会将具体且准确的用药情况告知医生及护理人员,并针对存在的用药问题作出具体的解答,从而发挥出了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其三,经济性。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作为特殊商品的药品同样具有经济性。基于此,医院管理人员在进行药事管理工作时,首先便要对此项工作具有的经济效应进行考虑,其次再开展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药品采购、管理及使用等工作[2]。

  2.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1药事管理可确保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药剂科应强化临床药学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此外,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可以将详细的药品信息提供给临床医生,指导其合理用药,从而降低临床治疗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对于需长期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药剂科人员可加强患者临床用药管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实现临床疗效的提高,促进患者康复,充分提高其生活质量。

  2.2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制度可促进规范化开展各项药事管理工作

  在医院各项制定中,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物制剂管理、药物调剂管理、药物信息管理以及临床用药管理等多项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这些制度,能促进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开展规范的用药操作,在确保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实现治疗效果的提高。此外,在药事管理制度的监督下,药剂科各项药事管理工作可正常、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准则,可对各项药事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考核与评估,进而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2.3药剂科药事审查制度可有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医院通过建立药剂科药事审查制度,可有效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首先,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应深入医院药品库,大力开展药品质量的审查工作,对那些经检测质量未达标准的药物进行退货处理,确保每件入库的药品经过严格的验收且质量合格,避免不合格的药品投入使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就实际情况与账本不相符的药品展开详细分析,并找出不符的原因。其三,加大药品从置办至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杜绝暗箱操作,这样一来,不但大大降低了药品采购与制剂的成本投入,同时也提高了药品的使用质量,在确保安全用药及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方面意义重大[3]。

  2.4药事管理中窗口服务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作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窗口咨询服务质量同时也是医院形象的重要体现。因此,药事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首先,严格遵循以患者为工作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正确用药;其二,医院药剂科各工作人员应重视自身的形态及态度,为患者提供热情、高质量的服务;其三,咨询服务窗口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进行耐心解答,解除患者的疑虑。

  3.结束语

  在医院管理中,药剂科药事管理为其一项关键性环节,不但为临床的安全、准确用药提供指导作用,而且为医院的运营及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在此种条件下,医院为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应大力开展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5

  【摘要】笔者以文献研究为核心,结合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医院一体化管理、成本控制、同质化问题以及文化整合等四个方面,对多院区医院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多院区医院管理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多院区;医院管理;难点问题;解决对策

  笔者所指的医院是由多院区组成,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院区所组成的医院,并对该院具有经营权、管理权及拥有该院的资本。一般此类医院均设有一个院区作为行使管理、经营人力的主要院区,我们称为核心院区,其作用即为向医院的其他院区给予人力、技术的输出和延伸,并且所有院区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同一人,财务也进行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院区医院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何更好的进行多院区医院的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多院区医院发展历程

  我国多院区医院实际上是医院集团式发展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卫生系统的改革,推出了医疗合作体,实现了卫生系统资源的重组,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医院集团”,技术上实现互助,不会涉及到医院的产权问题,但是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各个院区的管理都非常零散[1]。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集团化医院管理形成了规模,特别是在技术、信息、管理方面更加成熟。医院采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委托管理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多院区医院。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稳步的提高,一个核心医院构建的多院区格局基本形成,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多院区医院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

  想要将多院区医院的发展规模扩大,就要使其内涵和外延的发展保持一致性,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多院区医院发展过程中,医院仍不能很好的解决一体化管理、成本控制、同质化以及文化整合等问题。2.1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般多院区医院的管理与单一医院管理存在一些区别,在一体化管理领域主要存在如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多院区医院发展权责的划分,当前各家医院权责划分的相关制度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如何将核心院区与其他院区的权责进行合理划分是多院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实现一体化管理;其次为医疗技术在多院区呈分散方式,而科研教学资源也基本上分散于医院的各个院区,如何将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重新划分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三是绩效分配问题,受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各院区的业务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如何制定出医务人员认同的、合理的绩效分配机制,也是多院区医院一体化管理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2]。2.2成本控制较为复杂成本控制问题是医院管理的重点问题,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能够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能力,还能将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所以一些多院区医院,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一是多院区间人力、信息和设备等各类资源要素需要共享,在共享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界定起来较为困难,尤以是人力资源为最。二是与单一院区相比,多院区的规模较大,其成本产生环节较多,复杂性较强,这种规模性效益虽然使医院的发展加快,但同时也给医院运营成本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3同质化问题需要重视研究表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受医院规模与院区数量的影响,医院在增加院区及扩大规模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反而会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院区的扩大,导致一些院区的医疗质量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各院区医疗质量的均一性,但多院区医院各院区医务人员肯定在医疗技术、所用设备上存在不同,给患者提供的治疗方式及手段也未必相同,这直接导致了各院区医疗质量的参差不齐[4]。2.4文化整合难以统一将多院区医院文化进行整合,主要为了给医院文化指明统一的方向,给予医院文化的管理进行科学的指导。所以文化整合是多院区医院需要攻破的技术性问题[5]。首先,各院区均有自身的院区文化,其本身文化的独立特点与其他院区文化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各院区所处位置、专业方向、学科发展不同。这些差异在院区间会产生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将影响整个医院的管理运行,甚至是降低各院区的运行效率,所以其文化整合显得尤为必要。其次,因为多院区医院的文化建设非一日所成,是长期积淀而来,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就为文化整合加大了难度。多院区医院文化整合需要在物质、行为、制度、经济、精神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整合,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3、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与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从医院提议管理机制、原则和方法,以及医院文化的构建几个方面提出了以下五点解决措施:3.1加强医院一体化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对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是使多院区医院管理效率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6]。强化多院区医院管理的具体措施有以下三种:一是对整个医院的组织机构设置进行精简,将各院区之间的权责关系进行合理清晰的界定,精简过后的组织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效率,清晰合理的权责界定可以避免权责过于集中或分散,防止各院区丧失管理积极性。二是加强多院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多院区医院的一体化管理而言,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所以管理者要对多院区医院信息共享的模式进行创新,使信息共享到达常态化,经由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掌握各院区实时运行情况。三是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合理分配,使其公平性能够体现出来,公平公正才能协调各院区之间的利益矛盾,为实现医院进行一体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3.2医院成本合理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多院区医院的成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成本核算的规范性,有效的降低其运营成本[7]。首先,强化资源在各院区间流转中的成本核算和界定,并建立完善相关的流转机制。首先将这些资源信息进行记录,在科室成本及耗材方面进行调配。其次,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及再分配制度。多院区医院本身对医疗资源消耗就比单一院区大,所以可以通过竞标等方式降低所需物材的成本。最后,通过一体化管理,将控制成本的相关工作分级执行,对其成本的产生进行严格控制与细化。3.3加强质量管理,多院区医疗同质化实现多院区医院同质化的核心是实现各院区医疗质量的统一管理,具体的实施有,一是根据医院的总体情况,即使院区不同,但是其服务治疗的方式是相同的,设置一个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对所有院区的职工进行培训以及定期考核。二是统一各院区的服务模式,即各院区服务模式均相同,将挂号、检查等方面更好的衔接起来,给予患者更多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三是给予人力资源更好的分配规划,同时做出相应的发展计划。因为影响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所以各院区要确保其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并且注意薪酬分配的公正公平,使人力资源均衡分布,流动合理。四是按照医疗设备调配原则,将医疗设备进行统一调配与管理,使各院区医疗技术水平得以协调发展[8]。3.4建设医院文化平台,整合多院区医院文化多院区文化整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细化和打磨。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管理者要经由不同的渠道进行宣传与沟通,以形成多元化、全面化的文化平台,使得多院区医院文化能够快速有效的整合[9]。具体的实施措施有如下两种:一是统一医院的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其组织的管理,设立文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并制定统一的文化建设联络员制度。二是对医院文化传播载体进行拓展建设,充分发挥院媒体的核心作用,在各院区进行网络数字化院刊院报的推送,增进各院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除此以外,要安排专人对医院的网站等相关平台进行定期维护,提高医院整体的宣传力度和对外影响力。3.5科学规划学科布局,实现错位竞争多院区医院科学布局主要是站在战略的层面上,在功能上进行综合整体安排,根据服务范围以及地区范围内的医疗水平来划定服务范围[10]。同时需要以一个动态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多院区医院的发展,实现错位的竞争,使得多院区医院形成一个有效功能实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错位竞争也带动了各个医院的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多院区医院需要确定核心医院以及附属医院,核心医院掌控人力、技术和管理的核心资源,同时要充分调动资源在多院区医院的分配,优化资源的配置。结合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在未来多院管理中依然需要不断探索,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推进多院管理一体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多院区医院的格局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不小的发展,如何对多院区医院进行科学管理,是当前多院区医院面临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贾同英,袁蕙芸.多院区医院管理难点与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2014(8):28-30.

  [2]金燕,鲁胜锟,李绍华.我国医疗联合体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0):3-4.

  [3]李华娟.供给侧改革对医院管理改革的启发[J].财会学习,2017(2):182-183.

  [4]许峻晖,李笑蓉.多院区医院管理难点与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14):140.

  [5]王雪榕.医院统计要为医院管理服务[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1-13.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6

  一、我国现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概况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现阶段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全国性质的统一的行业规范以及建设标准,而各个医院也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规划。此外,国家、政府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也缺少必要的关注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建设的不平衡性上,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医院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医院的规模越大,其信息化建设的医疗、软件设备也就越齐全、越先进,尤其以北京、上海的知名医院最为显著,不仅实现了医院的现代化,更实现了与国际先进医疗信息建设的接轨。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慢地区的中小型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的覆盖率则明显降低,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始贯彻。产生这些医院信息化建设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在医院管理理念上的落后以及领导层缺乏对建设上的硬性要求,致使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只能为医院的工作带来方便,而并不能深入到系统改革内部,也不能为医院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医院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对于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不仅要具备基础的医疗卫生知识,更要能够熟练地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掌握。但就以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两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仍是十分稀缺的。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对医院的管理,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对医院的经济利益进行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以智能的形式来对就诊的病人以及医疗信息进行记录,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失误率。如对病人就诊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信息管理上,当病人离开就诊室去交费时,其个人信息便已经存在于缴费区的计算机中,而当交费步骤完成,其药物信息便也通过计算机传输到药房,此时,病人无需等待便可以直接进行取药;等等,既方便,又快捷。除此之外,实行信息化的建设也可以使管理者实现对医院及时、准确的控制,形成全局发展观念,加强成本核算能力,从而为医院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相比较于信息人工管理模式,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的管理流程上便可以有效地实现整合优化,减少医务工作人员在繁杂而无意义的重复工作上的精力,使之更具有“以病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同时,也是在有限的医疗人力资源利用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及最优质化的服务水准。

  3.有利于医院改革的落实。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中,流程最为复杂、工作量最大的便是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手段以及人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对其的发展进行满足。而如果以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则可以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求完美契合,在精简就医流程的前提下,也可以与保险机构进行及时沟通,形成病人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共享,加快医院和医疗保险机构的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获赔”负担。

  三、医院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建设措施

  在现阶段,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想获得更大的进步,除了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外,更加要注重与社会发展以及医院发展的相适应性,以下提供几点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在管理体系中的主要措施:

  1.严格规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计算机技术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保障,所以,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准确的信息收集也就至关重要,也能够直接性的对信息的综合利用和处理产生影响。因此,对信息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规定,不仅可以加强医务人员工作的规范化,也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信息采集中的质量问题,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更具科学性、统一性以及精准性。

  2.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与医院现代化建设相接轨的新型管理模式,如果只是一味的模拟传统的信息人工管理手段,那么这样的建设理念也便成为了一纸空谈。因此,为了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化,其就必须要在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尊重发展的客观事实,不断地对医院的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也就是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排查,提高对有效信息的`采集、处理效率。

  3.精简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在以人工服务为只要形式的医院,其相应的医疗流程十分复杂,在低工作效率下,信息录入错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医院各部门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例如,让挂号处承担起医疗收费的功能,并适当的对一些重复工作的部门进行裁剪,做到优质服务下的部门精简化。此外,也可以对部分医疗部门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金钱和精力上的付出。例如,在医院中设置报告自取处,将患者的化验报告通过联网的形式,进行自主获取,以减少病人在同一处的滞留,以及对医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4.强化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医院建立信息化管理,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在形式,更是一种有效推动医院高质量建设的有效途径。在积极转变医院领导层和整体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基础上,还要定期的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教育和培训,形成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氛围,从而使处于其中的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建设必要性的认知。此外,在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医院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具有较强能力、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可进行免费教育、培训;而对于那些能力一般的信息技术人才,则可以进行“以高带低”的培养手段,同时,在这样的运作方式下,也有利于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形成整体信息素质和技术能力上的提升。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7

  一、现代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

  人们对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期望值很高,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医院自身所承担,这就是当前时代的特征之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医疗方式由于已经实践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技术比较成熟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其稳定性,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想要取得有效的创新,首先医院要做好风险的保障工作,在内部完善激励机制活跃内部环境,提高医务人员对创新方案的积极性并将他们的担忧降至最低,有了这样的保证,医院想要实行医疗技术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这样医疗工作者就能抛开顾虑尽心尽力地为医疗事业的创新做出贡献。医疗技术水平的创新是一个医院长久的生存与稳步发展之根本,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处于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已将知识分子送到了风头浪尖,突破传统的创新与知识的共享是这个时代所亟需的。从小的方面来看,如果一个医院拥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以提升医院的口碑与美誉度,让病人患者等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对该医院更加信任,从大的方面来看,还可以促进解决一些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以及治愈的问题,帮助那些被病魔困扰的人摆脱病痛的困扰,从而造福一方百姓。比如:我国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防御与过去的几年比较来看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多亏了近年来医疗事业中生物科技的广泛使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曾经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渐渐得到了缓解,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院能以解除病患痛苦,帮助病人治疗与康复为己任,从而造福更多的人。

  二、现代医院管理经营模式的创新

  经营模式的创新是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沃壤。现阶段医院的经营模式的过程意指着该医院从事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增加医院内部竞争意识与实现自主经营两大方面。首先,要从员工的思想上改变,不要让员工认为进入了医院就拥有了一辈子的铁饭碗,这样会使得医院内部工作氛围懒散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活力,只有采取竞争上岗、能者多得的方式才能使医院全体医疗工作者有危机意识,从而更好的使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许多医院由于得到政府的辅助支持其医院环境了得到有效改善,新式设备也得到了有力的补充,使得医院在效益方面逐步增强,但如果医院选择仅仅只是沿用以前的经营方式,就很难获得新的突破,反而会受到劣势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医院经营模式的改变能够有助于医疗体系改革的进行,只有当医院处在自主经营的环境下,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才能帮助医院迅速的成长,自负盈亏不是减少对医院的支持,反而相对独立有助于医院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让各级医院拥有更大的升值与进步的空间,从而对医院自己本身所存在的劣势与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资源更好的利用,防止一切有损医院利益的情况出现,以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等。

  三、结束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化医院管理三大方面的创新进行探究,希望通过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极大程度的推动医院基层工作的实施,并在问题与漏洞的形成之初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已实施的各种政策为出发点找到症结所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以科学技术已为革新的主要角度,造福一方百姓,将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化增强医院整体美誉度与百姓对医院的忠实度;经营模式方面的创新则是从问题的根本来解决现代医院管理的创新问题,且三个方面措施应并驾齐驱,希望通过这次我们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各层各级医院在今后的发展上能有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 篇8

  摘要:现代医院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医院要想得到发展首先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人人拥有健康、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现代医院;以人为本;质量

  引言

  人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其实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尊重人的权利,国家与社会的各项法律、政策、制度都是为民服务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1、人本主义是古今中外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进步思想家们都曾表述过这种思想,如孔子说他的社会理想是出现一个: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社会。孟子说:“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西方近代的思想家们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都是人本思想的反映。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为一切文明社会所接受,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2、现代医院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

  医院发展要靠品牌、靠实力、靠服务,最根本的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医疗机构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人为本,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并为自身发展创造和谐有利的条件。当前社会普遍反映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些医院以经济利益为主,忽视了患者的权利,形成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作为基层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应将和谐作为医院发展的主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中应坚持平民价格,对于各种临床用药应进行合理的检查,严重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患者的权利,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放松,并体会到医院周到精心的服务,坚持人性化服务,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才是建院之基的发展策略,吸引人才、重用人才、用好人才;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专科、一流的技术力量来推动医院发展的总体战略[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实施经营机制转换,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分配与绩效挂钩,向临床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人才梯队,才能保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才能搞好特色医疗服务,创建品牌医院。

  3、现代医院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解决的措施

  在我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0%,靠医疗服务创收的根本原因是医疗机构追求经济利益,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进去,无形中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增加了负担,形成了当前社会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国家和医疗机构面临的严重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医院管理者必须以大局为着眼点,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改变传统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做法,加大政府的医疗投入,以在根本上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抑制其不合理增长,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脱离国情,与发达国家盲目攀比,一味追求高精尖技术和豪华设施条件,把国外的一些先进设备、仪器引进来,加强临床技术的提档升级,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而这些投入,将通过医疗服务收回成本,必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这样下去,势必导致恶性循环,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造成了医院的门槛高、患者看不起病的现象,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医者仁心,仁者医心”,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颗善心,同情照顾患者,要认识自己的工作就是为百姓服务的,以患者的健康为服务宗旨,始终将患者的疾苦放在心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医院管理者,管理者应做到以身作则,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树立榜样,拿出爱心,捧出真心,以身作则,教育职工,强化以人为本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医德医风的教育,树立起“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新风尚。每一位职工应坚持患者为工作的重心,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使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2]。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并与患者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的各种权利,尤其是涉及到患者自身的一些隐私,要为患者保密,在未经过患者的同意不能随便向外泄露患者的信息。对于医疗费用应实行透明制,并提前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及所需费用,使患者心中有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4、以人为本促进医疗改革成功的早日实现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在带领下的党中央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向先进国家学习,在社会科学、政治文明方面也从不故步自封,参照和学习了先进国家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医疗卫生改革,这种医疗卫生改革的特点不同于20年前的经济建设的改革,而是一场人民在初步进入小康后,新的、真正的、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变革,这种改革的特点就是中国正在由权力社会向和谐社会转变。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明礼诚信的现代文明社会,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也正在向一个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目标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在历经坎坷和磨难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定会迎来万紫千红处处春的繁荣景象,人人享有健康、人人拥有健康、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和谐社会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白涛.医院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5(19):12-13.

  [2]余均知.现代医院管理的有效选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47-48.

【医院管理与卫生统计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卫生统计与医院管理论文10-07

卫生统计与医院管理探索08-14

卫生统计与医院管理论文范文08-22

关于医院管理研究论文09-30

医院财务管理研究论文08-01

医院人事管理研究的论文10-06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09-10

医院管理RFID技术研究的论文09-30

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研究论文10-03